观念平台-世人从金融海啸学到教训了吗?

风波震荡中,市场倒带回转至2008年的凄惨岁月。惊心动魄之余,务必省思:难道上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未能引世人痛定思痛,让各国政府磨练利剑,砍绝一度又一度的风暴?

回想2007至2008年间的金融海啸,一连三波,每一波都让全球惊心动魄,从次贷风暴刮起,第一家出问题的大型金融机构贝尔斯登开始连环爆,欧美数百家金融机构告急甚至倒闭,雷曼兄弟是最大的海啸,波及的各国金融机构不胜枚举。在风暴平息之后,各国无不坐下来埋头撰写改革报告,包括美国Dodd-Frank法案中的Volker rule对银行业务予以限缩,英国Vickers report也洋洋洒洒厚厚一本。各种检讨措施纷纷出笼,核心理念即是风险控管。

再观此次SVB事件,该行风险控管不足则是被指责的第一项罪名。虽然SVB的规模不及上次倒闭的贝尔斯登与雷曼兄弟等大型机构,市场连锁范围较小,倒也引发了不小涟漪。尽管风险控管的重要性人皆尽知,为何未能事先查觉防范?政府与业者皆有重大失职。该行贷款对象高度集中在风险度较大的高科技产业与创投,过度沈迷新创科技的炫丽光彩,偶有亏损也很快被另一笔巨额利润掩盖,日日数算着金银财富的叮当响声,未作分散产业的风险控管,确是重要的体质缺失。即使历任风暴殷鉴屡屡,每位个体单位总认为灰犀牛远在天边,不会贴近己身,任由危机坐大。

美国金融主管当局亦未尽责,平日未警觉该银行集中贷款的潜在高风险,确是监管不足。此外,联准会此次所关注的政策方向与上次有别,总体环境有所差异,风险防范重点上未多思虑,确不周全。此次事发前不久,2月9日联准会刚公布了例行性的压力测试,宣布23家大银行全部过关,其检视重点在于经济进入衰退阶段后银行仍可正常营运,而未考量急躁升息所造成的银行财务失衡与挤兑危机。观乎近年货币政策,已因疫情变形,自2020年以来,各国狂撒货币,引发银行大肆投资债券,现在央行又因通膨威胁而大力升息,使SVB资金调度见窘。联准会自2022年初至2023年3月,升息九次共19码,由大撒货币转向快速升息的货币政策,乃是疫情下的一连串强力转向措施,吾人或可称之「疫情货币政策套环」,有别于雷曼风暴爆发前的次级房贷浮滥情形,乃是一个新的经验,未由上次风暴提取到类似教训。

两次风暴相同之处,皆是资金过度宽松浮滥所铺陈的风险环境,上次因银行烂头寸过多而衍生性金融商品充斥,风暴时整体金融体系皆牵动陷困;此次是资金宽松而银行过度投资债券,部分金融机构未作妥善资产配置而挤兑。无论何种原因与现象,一旦金融信心崩溃,就是梦魇的开始,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此次美国政府的因应措施并非一无是处,总统拜登立刻在3月14日宣布:存款人可取回所有的钱,快速稳定存款户信心,多少有些奏效。至于财长叶伦3月23日才说财政部并没有研究扩大联邦存款保险,就让道琼指数暴跌530点,24日不得不改口,谓可能在未来采取紧急行动,保持大规模金融稳定,守护存款,这又翻红了股市盘势。另再看瑞士信贷崩盘近因,在于其最大股东沙乌地阿拉伯国家银行董事长一句「不会提供任何财务支援」,促其股价落底;目前该董事长已经辞职。

原则上,在危机暴发之际,迅速稳定信心,乃万般事务中之首要急务。台湾在上次雷曼兄弟风暴时便采用存款无限额保障措施,不拘泥于300万存款保障额度,止住了大量存款由私银挪移至公银的偏差现象。各国采用存款保险与政府力挺的态度,由历次风暴,一次一次地体验应对的方式与效果。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的研究项目为银行挤兑危机,提醒着世人宜多注意。此项危机早已四处埋有地雷,至今仍难以杜绝。不但应由过往风暴中学习教训,也需在新的环境中预拟可能危机。期望灰犀牛与黑天鹅的次数愈来愈少,规模愈来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