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传统金融体系的平行宇宙 DeFi颠覆既有架构

略去金融中介机构 效率更高

有些人称呼以太坊为「比特币2.0」,但以太坊创办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心中勾勒的想望远不止此,他的目标是让以太坊成为一部「世界电脑」。具体而言,以太坊是一个开源的区块链平台,全球的开发者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各种类型不限功能的应用程式,创建新产品。而且为了利于用户与应用程式的互动,自然成为开展DeFi的应许之地。

相较于传统金融服务,DeFi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呢?略去金融中介机构的做法,原则上会使交易费用更低,效率更高。以存贷为例,存款者可以在帐户中存入加密货币并赚取利息,但利率可能是传统银行的数倍到数十倍。当然如此高收益伴随潜藏的代价,例如DeFi的帐户不会有存款保险,应用程式也不会保留存款准备金,存款人有可能因网路攻击、极端市场条件或其他营运、技术方面的失误而蒙受损失。

法律与监管议题 层出不穷

2016年5月,为期4周的ICO募得1,200万枚以太币,不料出现身分不明的参与者,逮到了智能合约程式码的漏洞并发起攻击,以攫取不当利益。这起事件除了显示无论电脑科技如何进步,终究改变不了人性的贪婪之外,也提醒我们,随着DeFi的进展,会不断出现法律与监管议题的新挑战。

此外,承担DeFi体系中交易媒介、计价单位与价值储存功能的是加密货币,而加密货币的币值波动剧烈形成另一个隐忧,这恰好就是稳定币(Stablecoin)登场的时机。稳定币是币值锚定稳定资产(例如美元)价格的加密货币,目前钉住美元的稳定币中,流通量最高的是Tether币(USDT),由民间机构Tether Limited发行。为了让Tether币与美元维持1:1的兑换关系,每发行1元Tether币,必须有1美元等值的储备资金加以支撑。Tether币建立在Omni Layer平台,这个平台又架构于比特币区块链上。不过Tether币是中心化的加密货币,未来也没有打算去中心化的迹象,而且Tether币背后是否真有足额准备也不时受到质疑。

透明度与重组创造 令人激赏

DeFi不乏令人欣赏的特性,首先是透明度。不只链上的智能合约程式码可供分析,所有交易资料也都是公开的。相较于传统金融体系,众多数据往往分散在大量资料库中,其中有些甚至根本无法使用。如果真遇到危机发生,DeFi的透明度将有助于更快掌握事件成因或预测后果。其次,DeFi协议常被比拟为积木。任何两个或多个协议都可能经由重组创造出全新的东西,早先创建的协议也可轻易为其他智能合约所用。这种灵活度让开发新种业务变得更有弹性。

若从整体社会福祉的角度观之,DeFi备受期待的优点,首推促进普惠金融。现实中金融服务的化外之民并不少,有些人没有银行帐户也没有信用卡;有些人虽有银行帐户,但需财孔急时,在银行却借不到钱。例如根据台湾金融研训院2020年发布的全民金融调查,国人有19.5%无法在1周内筹到新台币10万元。DeFi不同,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使用DeFi协议,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相对不高,几乎不存在因身分造成的差别待遇,因此,若能有完善的消费者保护机制为基础,DeFi可望建立一个真正开放且触及率更高的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