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中--为何我们对教改不合理之处会有声音?

JS CK63rd

我想外界对于建中的误会实在太深厚了,我觉得我可以打一篇文章试着让社会知道究竟建中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毕竟现在教改团体总希望把我们跟社会分化,制造对立,但是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大家可以知道,究竟念过建中以后,到底是不是真的跟外界想像的一样?

我进入建中以后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到底是怎样的地方,为什么被大家捧为全台湾的第一志愿,竟然连学校的设施都如此令人大开眼界呢?夏天只要一下课饮水机温度快速飙升,冰开水温度也许接近半百,温开水已经过热不给装,合作社塞了满满的人,你不会想去的(笑)。

我们的资源真的比其他学校多吗?这我实在难以认同,随便下一阵午后雷阵雨,走廊四处行潦川流,楼梯水流缓缓流下,堵塞的走廊水沟孔早就报修到不想报修,对于这一切我们坦然面对,毕竟这样也是体验夏天的方法,你也许觉得我在讲一些不重要的小细节,不过透过这些小细节你也许会知道我们的资源连小细节都不一定能顾及。

一届将近1200人,相当于我国中三届的人数,结果厕所大小竟然不到我国中厕所的一半,而且厕所堵塞频率之高,让人叹为观止,也许第一志愿的厕所也要跟别人不一样,不过我们总会有间特别的厕所位在校长室旁边,那间厕所算是我们朝圣地点,能够补足其他厕所无法提供给我们的那部分。

大家总会问我进了建中压力超级大吧?其实我觉得压力来自自己,因为我念的不是明星国中,所以念建北的比例确实只有占1%(我们这届不到这比率),所以进建中之前我就已经跟自己说过,我进来是要知道世界有多宽天空有多高。

尽管已经做过这种心理建设,第一次段考的校排名仍然让我大感震惊,原来我以前看起来再怎么厉害,其实也不过如此而已。从那时候我就了解,我来这边不是单纯的追求我的分数、排名。

当然这边也有人跟自己过不去或是无法接受世界天空无限延伸理论,认为国中早已穷尽世界的极限天空的顶端,那当然进来只会倍感压力。

靠着课业上的成就感来自我肯定,这种事情早已离我远去,我指的是单纯的分数与排名,毕竟来到了这里实在不太容易靠这两者获得成就感,这不代表自我放弃。

我了解到,学习的意义是自己懂了,而且知道哪些是我有兴趣部份,我可以自己去找更多相关的资料学习,找到同样对这领域有兴趣的同学讨论,分数只是让我知道这部份我是否已经完全弄懂,而不是用来跟同学一较高下。对我们而言,分数不代表一切,每个同学的价值从来就不该是从分数被决定。

另外,弄懂知识那瞬间的喜悦感才是我们学习的动力来源。享受学习,我想这是非常珍贵的体验。

同学们常常对于各种问题都会有所讨论,不一定需要老师,而且大部分的同学对于不同的事情都有所专精,我们并不只对课业钻研,我们对一切都有可能钻研。像是高一我学会了桥牌,学会了口琴,学会了享受生活。我从来不知道,上学竟然可以比放假还快乐!

社会总认为建中活在学术的象牙塔之中,其实我们对于新闻关心程度也是非常高的,我们大多看的是"爽报",也许你认为第一志愿的学生竟然靠爽报来接触世界会不会太过头了,我告诉你,不会!

什么新闻我们都愿意讨论,对于社会的各种情况,也许我们的观点不够成熟,但是我们喜欢对于自己的观点跟别人分享,一起激荡出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想法,同学不会因为你观点异于社会认真而完全否定,反而想知道你提出这种观点背后的想法为何,这让我们学到了尊重所有的声音

如果社会真的认为我们获得的资源比别人多非常多,我愿意承认我们最多的资源就是老师、家长对于我们的『信任感』。这是一种无形但是却强大的资源,也许以下我所诉说的事情不为大部分的社会观点所认同,但是我想说,这是建中生最珍惜也比大家多最多的资源。

究竟什么是家长老师对我们的信任感呢?举例来说,同学其实随着进入建中的时间长度,迟到人数会增加,你也许会认为身为学生就该准时上课,但是讲真的,每一堂课难道都那么的需要老师吗?

也许这堂课那位同学早就已经自己研究透彻了,那样他来学校上这堂课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他早就自己解决。而且老师对于我们上课中途离开教室这件事情接受度算是很高很高,社会绝对会认为这是对于学生的放任,这我不反对。

但是这堂课的授课部份,如果这学生早就已经都懂了,那他待在这教室里面的意义其实不大阿,尤其是段考前,老师对于我们想要去图书馆念书或是上课看自己的书大多采取开放的态度,老师相信我们会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而不是靠着僵硬的教育规划来替我们决定接着要做什么。

高二的时候社团活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大家愿意为了同样的事情(例如校外比赛、期末演奏会、研究成果发表会等等无法一一提及)努力,然后产生的革命感情让社团伙伴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部份。

等到社团成发逼近,你出现在课堂的次数也许会逐渐减少,大家一定觉得学生不好好念书还跷课玩社团成何体统?

但是很多老师却愿意支持我们如此对社团的高度参与,很多家长也愿意接受小孩晚回家却是在玩社团这件事情(虽然还是有不认同的家长跟老师),老师、家长大多相信,高二完成了社团最大的成果展后,学生们就会收心然后开始替自己的高三生活做规划。

我们也确实因为社团完整的参与,体验到认真完成事情的那种成就感,接着心满意足的踏上高三之路。例如我是口琴社的,在我高二完成了最后那场期末音乐演奏会之后,我觉得高二生活没有遗憾,可以开始进入认真念书的高三生活。就是这样的信任,所以我们的社团才能够蓬勃发展。

高三,这样的信任更发展的淋漓尽致,虽然社会可能无法接受,但是我还是要说,老师对于出席率其实会放比较宽,因为高三最需要的其实是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做在教室里的时间,老师大多相信我们跷课,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跷课。

我不讳言,高三的我翘了非常非常多的课,因为我念书习惯念完整的长时间,所以一翘就是整个下午之类的长度,越接近学测指考,我翘的越夸张,但是我唯一不会翘的课就是体育、美术健教,因为体育课让同学可以抒发压力而且是难得的机会聚在一起。

我学测前几个礼拜甚至整天的课只去上第一堂的体育课,然后就又匆匆赶去图书馆念整天书,美术跟健教虽然大考不考,可是老师备课的认真程度让我觉得这两堂课不来听非常可惜,这两堂课才是真的无法从书本自行体会的呢!不知道这样你是否还会觉得建中生只在意书本内的世界

大家总认为我们的补习率很高代表的是学校老师们不认真,我觉得这对建中许多的老师是种不尊重的指控,高二因为玩社团,我决定去补数学物理,但是我高二的数学物理老师其实教的不输补习班阿?那我为什么还要去补习呢?

补习班的进度大多比学校老师上的稍快,所以我补习班学了一次,然后做过练习后接着老师上课我再针对我比较不懂的地方再听一次,这样我学习的效率比较高,多的时间就可以继续投入我的社团生活,这是我的选择,而不是因为老师教学不力,我想外界的误会很大我必须要澄清。

然后大家普遍认为建中生都来自有钱的家庭,当我反驳说我三餐每餐平均花50元时就会有人回骂更多人连三餐都无法温饱,当然不能上建中,摸着良心问问自己,真的全部没上建中的人都是因为家里情况不允许自己认真念书吗?还有很多弱势族群没钱补习,建中生大多有钱补习,这非常不公平,可是台北车站补习班之多,难道是区区一所建中就能够供应起全部补习班的生存?

别傻了,我去补习班是很认真的上课,因为补习班听懂了,我就有更多时间给社团(高二),或是拿去念其他科目(高三)。但是补习班很多学生其实去了以后也没有认真上课,不少学生就去玩手机、睡觉、念其他科目,作业也没有写。

我每次补习前都会尽量把作业全部写完,所以补习对我的效果我觉得很好,同样都在那间教室,我其实没看到多少人跟我一样整堂课都认真听讲的......所以我不觉得全部的差距都来自有没有补习,更多的差距来自于到底有没有专心跟珍惜

顺带一提(这不是炫耀),我们班上三个台大电机的,其中两个在高中没补习,他们的认真程度我完全无法比拟(而且有人还是社团重要干部)所以对于我跟他们之间的差距,我感到心服口服,而且我很多问题也会请教班上的强者们,大家有时候甚至会生出比老师还要好的解答过程,这是我们感到学习讨论有趣的部份。

高三班上的气氛其实不会充满过度恶心的竞争压力,其实大家更多的是互相打气,我说我想上心理,大家不会取笑我,大家会鼓励我,同样的,同学们会讨论自己想上的科系,大家互相了解其中理由,然后欣然替同学加油。

我还记得学测第二阶段放榜,投影银幕拉下,很多人其实第一阶段根本没有过,但是却诚心的替银幕上的同学名字高兴欢呼,而不是在那边感到忿忿不平,而考上的同学也会尽量协助我们维持教室生活的便利性例如:替大家买便当、打扫教室等等,都让我们能够有更便利的念书生活,这种同学情谊跟大家认为的过度竞争我想是完全无法有关系的。

然后,高三其实有件事情我不得不提起,或许说完这件事情后,大家才会懂为什么我们都毕业了,却还想要对于12年国教这种自己已经不会使用到的政策还如此想努力作点什么。

每个学校都有校刊,建中也不例外,里面内容包罗万象,但是大部分的内容充满高深的文学(当然也可能是我国文素质低落),不过很多人确实都不会想要看校刊的很多文章,因为真的太高深莫测了,但是校刊既然叫做校刊,所以大多是的学校采取必须购买,会包含在某些费用的单子中一起缴费。

高三某期的校刊内容已经让我们大多数的同学不愿购买,所以我们接着开始要求学校停止强迫购买校刊,并且要求以缴费者可退费。

手续很麻烦,可是班上干部却愿意替同学跑很多趟,其实才100元左右,但是我们却仍然坚持我们的诉求,学校一开始说校刊强迫购买是很合理的,后来禁不住学生们的压力才开始自由订购校刊。

而学校编辑校刊的社团也感受到生存压力,所以校刊开始更为学生导向,更多我们关心的内容放入,所以高三下的校刊虽然不是强迫购买,但是不少人却仍然愿意购买。

这件事情我跟外校同学分享,他们认为『建中生很无聊,连这种小钱都要吵』,可是我们却认为强迫购买本来就不合理,校刊内容(抗议前)也跟我们关心的内容几乎没有交集,这样的校刊不该强迫我们买。

对我们而言,我们在争取的是不合理的事情应该要变得合理,不管事情大小;不合理的事情,我们的精神就告诉我们应该要去改变它。或许这是我们毕业以后仍然对教改有这么多声音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自大,而是因为不合理的事情我们本来就不打算逆来顺受。

我以上讲的,完全都是建中真实的情况,我是建国中学63届27班的毕业生(高一时属于18班),是普通的三类班级,不是资优班也不是科学班也不是才艺班,但是我们的生活确实如此精采。

►►►更多好看内容都在《ETtoday新闻云》首页

论坛/十二年国教立意良善但成效可能不佳

论坛/论十二年国教隐忧--有想过会有一个世代被牺牲吗?

论坛/阿勋/建北现象为不实指控

论坛/12年国教、凭什么剥夺「读书型」孩子的生存权

论坛/12年国教OK 但请别搞掉明星高中

●作者JS CK63rd,建中63届,本文照片为作者提供。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稿件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