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改革的宪政考量

(图/立法院记者联谊会提供)

在台湾民主化的过程,立委借着言论免责权冲撞威权体制,功不可没。蔡政府全面执政,视立法院为立法局,国会议员宛如莎士比亚所描绘身陷地下室的蟾蜍般,必须仰赖阴气吐纳苟活。此番大选结果朝小野大,蓝白在野党对于国会改革有高度共识,特别是国会的调查权。

国会改革有内外两大面向:内部包含本身的能力(调查权、听证会)、结构(委员会资深制、单一召委)、资源(预算、会期、幕僚、国会图书馆、政策研究规画)、程序(协商、警察权);外部是指与总统(制衡)、政党(政策协调)、选民(选制、对选民负责)、利益团体(阳光)的关系。

国会自主除了看朝野实力,端赖宪政体制:内阁制由席次过半政党组阁,先天上行政与立法合一,国会相对弱势,除非是联合政府;总统制则强调国会制衡总统,后者直接对选民负责,只能受邀到国会发表国情咨文、说明法案推动,即席询答违反权责相符原则、不伦不类。

根据1997年《宪法增修条文》,总统任命阁揆不再需要国会同意,然而却又给倒阁权(不信任案)棒棒糖、配套总统解散国会,这是吃高血压的药又打强心剂。另外,备而不用的是总统覆议法案的权力,用来抗拒国会的政策主导,当全体委员1/2以上维持立院原决议,行政院长就应接受该决议,却俨然是内阁制。

美国战后有一半时间是朝小野大,总统岂不如丧考妣?其实,除非连执政党议员都反对,总统不得已可以否决法案,否则往往必须跟反对党议员晓以大义,包括诉诸校友、同乡情谊。事实上,总统除了法定职权,说服力就是最有用的实力,除邀请异议议员到白宫,必要时更要亲赴国会山庄移樽就教。

马英九总统全面执政时,尝试以撤销党籍来剥夺立法院长王金平的立委及议长身分;蔡英文任内不只议长言听计从,不分区立委驰骋委员会,连党籍召委都退避三舍。不免让人质疑,政党比例产生的国会议员要如何制衡总统?至于区域立委也噤若寒蝉,难不成怕被叫去官邸听训?

有关国会的人事同意权,监委、考委、大法官已由国民大会转到立法院,政务官人品审查未尝不可,而独立行政机构则必须改弦更张。调查权是国会监督的利器,除了听证制度有待精进,也包含成立调查委员会,强制要求作证(提供证物)、订定藐视国会(拒绝作证)罚则,最终的处罚还是看司法部门。

总统制强调三权分立,尽管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构分开,权限必须稍有重叠,否则无从制衡。当年国会减半,表面上要提高立法效率,却让委员权力加倍,其实是国、民两党联手歼灭亲民党、台联党。殊不知,国会除了立法外,还有监督行政及服务选民等功能。

两大党于2004年大选后修宪,幸好亲民党立委许渊国坚持,立法院才举办10场公听会,我受邀在第一场发言,一进场就被沈富雄立委调侃,「人家都有结论了,你们还来这里干什么?」2015年的公听会行礼如仪。总不能拿止痛药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