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度爆SFTS 70岁老翁遭蜱咬救治中

微小善头蜱主要活动季节为四月到十月。(图/疾管署提供)

微小善头蜱主要活动季节为四月到十月。(郑郁蓁摄影

国内首度爆发遭蜱虫叮咬而感染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确定病例感染者为北部一名70多岁男性,近期未出国,但常至山区活动,十月底出现发烧、呕吐等肠胃症状,凝血功能失常引发败血症,目前仍在加护病房治疗。疾管署一个月内将公布列为法定传染病,要求医师若发现须通报该传染病。

2009年首度于中国大陆发现,并在日本南韩都有死亡病例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这次首度在三个国家外出现在台湾全球共超过万例,致死率约5%~15%,日本今年一月至十一月以来共累计96例,其中5例死亡。

疾管署今日公布国内首例确定病例,该名老翁10月底至山区活动后,陆续出现发烧、呕吐症状多次至诊所就医后出疹意识改变,11月3日住院以为是登革热,经防疫检验人员比对,最后检验判定为SFTS病毒阳性。目前该翁因合并绿脓杆菌菌血症及凝血功能异常,仍在加护病房隔离,其同住接触者及就医接触者共68人均无不适症状。

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表示,由于病毒序列与日韩的流行株相近,与中国大陆较不同,初步怀疑可是来自日韩跨境传播的感染源,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发生于山区及丘陵地区,主要病媒为「长角血蜱」叮咬,在台湾,过去并没有长角血蜱发现的纪录,但仍有次要病媒「微小扇头蜱」分布。

罗一钧说,SFTS潜伏期约7至14天,一旦遭带有病毒的蜱虫叮咬之后,咬伤部位多会出现红肿皮疹水疱瘀斑,且会引发发烧、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血小板及白血球减少的情形,少数人可能出现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透过积极的支持性疗法可降低致死率。过去有20例的报告显示,直接接触急性期病患高病毒浓度血液体液也可能导致感染,但十分少见医护不必过度恐慌。

大公学院副教授王锡杰强调,SFTS虽然是蜱媒病毒感染,但各种蜱的生态习性不同,野外活动的蜱与一般居家可见的狗蜱、猫蜱不同,民众没有必要闻「蜱」色变,并提醒,喜爱登山者农夫应着浅色长袖衣裤手套长靴保护性衣物,一旦遭蜱叮咬,应以镊子掐着拔起,因病原体多在蜱虫肠胃,强力拔除恐让其体液喷出导致感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