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 日本浪妈「救猫反被咬」感染蜱虫病死亡

日本厚生劳动省提醒,家猫时应做好驱虫防御工作。(图/记者李毓康摄)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日本一名50多岁浪妈去年被猫咬伤,感染以蜱虫为媒介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俗称蜱虫病,厚生劳动省(MHLW)24日发布消息证实该名女性因感染发病后死亡,是全球首例哺乳动物传染病例

据日本《共同社》报导,厚生劳动省负责人表示,去年夏天这名爱心妈妈为了将流浪猫送往动物医院时被咬伤,发病约10天后死亡,经调查单位检验后,今年年初确定是蜱虫病,因身上并未有被蜱虫叮咬的痕迹,被认为是猫被蜱虫叮咬后感染,再传染给该名女性。

厚生劳动省呼吁,此种传染十分罕见,在接触身体不适的动物时,要配戴手套,做好预防工作。

▼蜱虫。(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近几年于中国发现蜱虫病,包括河南湖北山东地区,主要分布于山区丘陵农村地区,极少在城市人口中发现,中国、日本及南韩数例确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日本在2013年发现首位患者后,至今已有266名感染,其中57人死亡,此病在日本的致死率为21%、南韩更高达到46%。

蜱虫主要出现在草丛树林郊外,也寄生在家畜宠物体表,4月至10月为活动季节,透过叮咬而感染,直接接触急性期或死亡病患血液体液都可能导致感染。

被叮咬后主要症状有发烧、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形,严重时会因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预防措施有,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草地、树林中长时间坐卧,穿着长袖衣裤,将裤子塞进袜里鞋里,以避免皮肤暴露。从郊外返家时应检查全身是否遭蜱虫叮咬或附着,若发现遭叮咬,应尽速用镊子夹出,并用肥皂冲洗叮咬处,即可降低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