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大家医计划成功的关键(蔡明忠)

超高龄社会来临,中医养生、照护受关注。卫福部健保署长石崇良宣布,健保署研议中医纳入大家医计划(郑郁蓁摄)

健保大家医平台本月6日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测试,将优先针对5000多家参与家医计划的诊所运行。健保署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家医计划,希望诊所群能就近照顾好邻近病患,少跑大医院,立意虽好,但成效一直有限。现在家医计划,陆续又加入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预防保健等,越来越「胖」,成了「大」家医计划,虽然追踪病患有改善可以领到奖励(杯水车薪),但国内病患因就医方便,要维持住病患并不容易,遵医嘱率不到50%,除了医疗端,健保署亦应思考,如何鼓励病患留在固定的家医群,才能增加大家医计划的成功率、发挥功能。

大家医计划是配合总统赖清德「健康台湾」政策的重要措施,目标让80%的三高患者加入照护网、80%的患者接受生活型态医疗、三高控制率也达到80%。也因此,大家医大平台规画整合病患基本三高管理、预防保健及癌症筛检、运动营养睡眠等资讯,让医师能够全面掌握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而设计个人化的照护计划,民众也可以透过APP自主管理。

与过去健保家医计划相较,大家医计划在项目范围上扩大许多,同时照护对象也明显增加。以此次加入的糖尿病照护为例,目前国内有200万糖尿病患,过去加入健保糖尿病品质支付服务方案的病患仅有100万人,换言之,大家医计划,光在糖尿病这块就会较过去多出100万人的照顾对象,家医群要顾的范围越来越大——仅是宣誓服务扩大?还是实质照护提升?诊所端在服务量能上真能迎接挑战、服务病患?

另为了配合大家医平台的运作,健保署也推动「诊所医疗资讯系统云端转型」,将诊所的系统云端化,才能与家医大平台快速互动、交换资料。殊不知诊所对资讯问题,最缺的是维护、最需要的是即时的问题解决。各种传输、中间还有许多外包厂商的问题,诊所无法直接与健保VPN介接,也衍生出档案可能无法转换的问题。

为了达到全人的照顾,大家医计划扩张得很快,但诊所端除面临服务量能的增加外,资讯网路整合及上传亦十分繁锁,更遑论因护理人力缺乏,怎有能力照顾好病患。任何医疗计划本质都在人,除了医界之外,另一块病患的理解及认同更见重要,健保署应加强民众端的卫教、遵从医嘱应是大家医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作者为国民党医疗委员会主委、前彰化医师公会理事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