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台湾的软实力价值(李鱼豪)
台湾地区是民主自由的国家,加上台湾拥有高度的文化接受度与包容力,使得我们在艺术、学术、音乐、表演、信仰及游戏等等,逐渐发展出有别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创造出属于台湾自己的特有文化。图为故宫。(本报资料照片)
自冷战时期以来,「台湾」,这座位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带上的岛屿,一直都是民主自由阵营在远东区域对抗共产主义的最前线。虽然随着越战的结束,除了让美国意识到无法用民主自由的大义名份,去阻止一个国家内部的民族自决,加上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台湾在国际上的定位一度被各国所忽略。
民国38年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后,差一点就被国际放弃,变成亚细亚孤儿的我们,所幸在民主及共产两阵营的对抗下所产生的区域代理人战争:韩战、越战及金门战役,让全世界看到了台湾的战略价值。
那时候西方世界的战略目标,仅在于防堵共产主义的外扩,所以对当时国共两党政府的内争,由原本支持取得民心民意的中国苏维埃,转而支持国民政府。
而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翻脸,随着冷战的结束,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后,台湾的战略价值,逐渐从防堵共产主义的扩张,转变为防止中国的乘势崛起;而西方世界的战略目标,则改为防止中国取代苏联并让全球再次回到两极强权的时代。
当时的中华民国,在国际上确实是风光无限,经济、科技及军事等实力,几乎是走在世界的尖端。很难想像曾经输给自己的内部、输给农民的意愿、输给共产党的国民政府,会在几座小岛上,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又重新活下来,并且还站起来了。
但没有运势会一直往好的方向持续下去,起起落落才是真理。当西方世界发现中国市场这块大饼可以赚取大量金钱时,遂尔逐渐向中国展现友好的态度,并一厢情愿的认为中国不会违背他们的期待:取代美国。所以,台湾又再次不被世界所重视。
虽然没有了西方世界的赞助,但多亏日本在殖民时代的用心经营,影响了后来台湾的各项发展政策。以十大建设为例,当时许多政策都是以大清、日本时期的规划继续沿用下去,再加上曾经举世闻名的代工生产,使得台湾的经济发展逐渐稳定。
笔者曾说,一个国家的发展只要稳定,接下来就能够往其他方面展开。而当时的中华民国自诩为正统中华文化的传承者,特别是在中国经历过文革时期,造成整个中华文化上的浩劫,更加凸显出台湾当时中华正统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况且台湾地区是民主自由的国家,加上台湾拥有高度的文化接受度与包容力,使得我们在艺术、学术、音乐、表演、信仰及游戏等等,逐渐发展出有别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创造出属于台湾自己的特有文化。
像是每年的妈祖遶境活动,从宫庙文化发展出的将官街舞,结合东西方文学所创作的舞台表演,以及台湾特有的布袋戏文化表演艺术,这正是笔者提到的,台湾对各国文化拥有的包容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缤纷的现在。
近年来,中国为了恢复中华文化,宣扬其正统性,曾大量派人来台学习,成效良好。较广为人知的,是将传统服饰结合现代设计,所发展出来的汉服文化。而传统乐器的推广,或是棋艺、茶道、诗词歌赋等等,好比广东潮汕的英歌舞,也是同样的概念,都是中国为了能与台湾争夺「中华文化正统」的名份,在政府的支持下,才有的成果。这也就是所谓的「中国梦」:由全中国56个民族的人民去完成复兴中华的伟大梦想。
与中国不同的是,台湾的各项文化交流,是由人民自发性的主动推广,而非政府的强势主导。在如此自由奔放的环境中,才会让我们的文化如此多元,而没有一个主体。也正因没有文化主体的我们,既可包容外来文化,又能不忘传统文化,才能发展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文价值,搭起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好比许多国外旅行者来台游历时,对于台湾人的热情及热心感到不可思议,纵使人民素质不一,但乐观的个性及思维,不就是长期的民族及文化融合下的结果吗?
所以,台湾的未来,不仅是朝着区域和平稳定发展,更可在文化上以桥梁自居,搭建能让各国文化互相交流的平台,又或者可以这么解释:甲与A能否顺利融合为一?放到台湾来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作者为自由撰写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