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体育,有胜负以外的价值(练鸿庆)

体育,有胜负以外的价值。(图/shutterstock)

「台湾就是这样,雪中送炭的不会有,锦上添花的特别多」,有孤鸟之称的庄智渊,2019年这段话让国人格外心有戚戚。东奥有好表现,政府也飘飘然起来,地方县市对奖金争相加码,跟得牌选手拉关系。但到底台湾的体育,是需要锦上的花,还是雪中的炭?

选手有好成绩,执政者若是后勤有功,是也应该肯定。但民进党十几天前的经济舱事件,才说过:「蔡英文管不到运动协会」,那现在又要收割协会培训选手的功劳,不是很矛盾吗?

执政者对体育的短视,不只一例。2017年新修《国民体育法》,体育署要求各单项协会修改章程,理事长改由「会员直选」。旧法时代的理事长,或者不愿意「会员直选」的协会,都被打成「反改革」。讽刺的是,本届东奥夺牌的项目,包括举重、羽球、射箭、桌球,都是被污名化的「反改革」协会。现在这些协会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对得起选手,也对得起台湾。体坛或许存在陋习,但也绝对不该被一竿子打翻。

民进党口口声声的「改革」,其实是要「改人」,要换自己的人去掌控运动协会。就像足协理事长邱义仁,他与足球有何渊源?不过是因为「民进党大老」的身分,让足球界认为可以争取到更多补助。

关系好补助多,也就表示关系差,补助随之缩水。这是民进党版本的「恩庇侍从主义」,借由政府的资源,换取运动协会的靠拢。从农会到水利会再到运动协会,以改革为名介入民间组织,是民进党的套路。只是当体育成为政治的附庸,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工具化、功利化,只重视短期成绩,不关心长期培训。

太多的运动选手,有类似的感触,成名前什么都要靠自己,政府「关爱的眼神」,只会落在那些已经有名的选手,但若遇到受伤低潮也就无人闻问;就如同庄智渊所说:「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

目前东奥已有二金四银四铜,有人说「国光奖金太少了」,地方县市纷纷加码,表示自己对体育的「重视」。其实已经得牌的选手,除了奖金,还有曝光跟代言机会,经济上的收入不会是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选手在得牌之前,培训的费用谁来买单,又是谁来决定那些选手值得栽培,以及若没打出成绩的后路,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烦恼。

归根咎底,「运动」对一个国家的意义是什么?过去东德把体育竞赛当成国力的展现,把选手当成夺牌的机器,这种思维已经过去了。胜利当然重要,但一个「运动大国」,是也能肯定「过程」的价值。若把得牌当作胜利的标准,那么绝大多数选手无法享受胜利的果实,就好像现实世界中,大多数人也不是自己领域的前三名。肯定竞赛的「过程」,不以成败论英雄,也是每一位观众与自己人生的一次和解。

相较于台湾因为「好不容易得牌」而亢奋,大陆网友却因为某些传统优势项目不如预期,感到愤怒。大陆桌球混双的银牌选手,因为输给日本而流泪道歉;羽球男双因为输给台湾而被网友批评;都让我们看到对岸选手一方面拥有国家体制的资源,一方面也背负着「不能输」的国族压力。

有人说,体育是国与国间,「没有硝烟的战争」,既凝聚了民族主义,也为民族主义提供一个宣泄的出口。运动迷本就狂热,比起欧洲的足球暴徒,大陆网友只能说是小儿科,如果比赛输了没有情绪的波动,这种「冷漠」反而不正常。

运动圈不大,谢淑薇自述在还没出名之前,出去比赛要跟其他选手借地板睡,借最多的就是大陆选手。两岸语言互通,选手的交情更不会少,从林昀儒与樊振东的比赛也可得知,两人的互相敬重之意,那是假装不来的。

不论是台湾或者大陆,都应该去挖掘运动「胜负以外的价值」。「赢得起」不容易,「输得起」则是心境的升华,作为中华文化的后裔,应更有体会。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