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报社记者的价值(杨艾俐)

苹果日报。(读者提供)

半年内,台湾三家报纸都相继并版或停刊——《旺报》、《联合晚报》、《苹果日报》,对喜欢读报的人是莫大损失,尤其是曾经是报社记者的我们。《旺报》并入《中国时报》、《联合晚报》停刊,《苹果日报》则是停纸本。加上现在平面媒体记者也时时刻刻是截稿时刻,今后「报纸」成为稀有动物,「报社」记者很早就死亡了。

报纸其实是很迷人产品,它跟随着人们日出而作的惯性,五点半有送报生,将报纸送到家门,读者可以一面看报纸,一面吃早餐,或者在7-11买一份报纸,喝一杯咖啡;下午三点半看晚报,尤其是股市情形。到后来,台湾开始6家24小时新闻频道(也是世界奇观美国如此大,也只有两个24小时新闻频道),很多新闻都是直接从报纸改写,不透露任何消息源,到如今犹是。

我刚入新闻界也曾经在报社里工作4年,文字在台湾受到的光环重重,老板、读者及政府官员都有爱才之心,比电视广播领风骚,报社记者是很迷人的行业,它也是每天有着规律作息,虽然节奏很紧凑,有时有临时大事,必须加班,黄昏时,一律回到报社,吃完晚餐后,就开始写稿,此时整个采访组,只听到沙沙声,是原子笔写在稿纸上的声音基本上,10点截稿后,也很难再有什么作为,只能跟同业打打电话,看明天的行程,12点结束发稿后,采访主任常带着记者去吃宵夜,此时再忧虑,漏了什么新闻都没有意义,回去后睡觉,等第二天再战。

第二天报纸到了,马上可以看到昨天用笔写的潦草稿件成为工整字体排在报纸上,我妈妈就会把我写的专栏剪下来,贴在剪贴簿上。比起现在的网路记者,每个时刻都必须是截稿时间,报社记者有较多时间求证,写深度分析,甚至做评论

等到我到《天下杂志》工作时,杂志社都是单独访问人,少了同业及同事的同舟共济,也不能每天去跑新闻,诚是一种遗憾,尤其是月刊,痛苦周期是以月计,而不是以天计,回想报纸记者固然累,但至少每天有休息的节奏。

当时的报社记者少,投入此行业的人都有着高度使命感,在大专联考时,很多人的第一志愿是政大新闻系,下来是文化大学新闻系,在学校受到师长的耳濡目染,以「不党、不私、不卖、不盲」为职志,虽然后来报纸受到严重影响,但从业人员仍以这些价值观为荣。愿未来新闻记者,不管是哪种载体,都能以此为圭皋。(作者资深媒体人)

※以上言论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