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王金平应助国民党突破两岸困境(朱骏)

前立法院长王金平应以他的声望地位,呼吁甚至推动国民党内路线大辩论,找出合理有利的党内「多数共识」。图为王金平出席民主基金会与立法院长韩国瑜合照。(本报资料照片)

两岸关系陷入僵局,表面原因是民进党完全执政近八年,故意减少两岸交流,推进实质台独路线,甘心作为抗中工具供美国驱驰所致,但何以致此?不就是国民党两岸路线大溃败所赐吗?

国民党人以为搞「九二共识」(几年之前会加「一中各表」),与大陆加强经贸往来就能改善两岸关系,拉近两岸距离,中共也不无类似想法。这种看法显然违反人类社会自古的基本铁则,人类社会自古皆以政治为最核心的利益,主导分配经济物质利益,不是反过来,国共的两岸政策若不尊重此铁则,纵能得意风光一时,终必长期失败。大陆二三十年来已经给了台湾与台商不知多少物质利益,结果两岸关系因民进党两度执政搞到今天这等地步,可见问题不在物质利益的吸引明矣。

鉴诸2014年太阳花学运爆发正是两岸物质利益交流达于高峰,马英九因此最陶醉自满的时刻,冲着中介买办垄断利益而来,证实特定渠道之物质利益交流浮滥反而有害两岸关系的进展。

国民党在两岸议题的表现不应拿到中共给的什么特殊待遇以吸引台湾人民,而应在于是否搞对政治战略与操作路线。国民党败得糊里糊涂,迄今未醒,马英九与傅昆萁率团访问大陆,大唱增加两岸交流,自以为得计,其实各有私人盘算,但皆犹流连于失败的道路上而不自觉。看起来,还有机会矫正国民党两岸路线的只剩王金平了。

王金平应以过去含有台独内涵之本土路线帮助了民进党,打趴了自己,或侈言「一中各表」,与事实基本面落差太大而引人嘲讽鄙夷的两大错误为戒,以他的声望地位,呼吁甚至推动国民党内路线大辩论,先促使国民党内各方根据事实基本面与一般经验法则,务实地畅所欲言,百无禁忌地敞开讨论,就事论事,依理论理,相互辩证,找出合理有利的党内「多数共识」,这就很了不起了。国民党内的辩论若能有一段时间对外开放,让人民参与论辩,吸纳社会能量,各种方面的效果必然大好。

国民党应不要陷入台湾内部共识的陷阱。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那怕国民党走民进党的路线,无论国民党怎么说与做,民进党与民众党都会反对,与之明显区隔。不用再想什么台湾内部共识了,这是镜花水月,龟毛兔角,一味以此沽名钓誉,最终必受严重伤害。民主政治应以追求可操作政策的稳定多数为常轨,不应以全体共识为标的,以免少数否定多数。江山是人打下来的,国民党若能透过竞争获致多数民意已难能可贵,不要再上纲到追求不可能存在的共识,否则会陷入追空的困境,岂能不败?

近来多人提到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作为两岸关系的基础,皆是未经深思的唱和马屁。王金平应体认到,两岸最核心的关键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一个中国」与中华民族或中华文化范畴不同,不能等量齐观。

曾经北大西洋两岸同属央格鲁萨克逊民族的领地,结果还是分裂成了两个国家;二战后,西德与东德曾经同时进入联合国,朝鲜与韩国迄今仍为联合国会员国。也就是说,一个民族可以拥有两个国家,不必然也不应保证仅为一国,应无疑义,这与两岸关系的本质截然不同。何况,中国向来是多民族复合体,「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基于清朝末年政治上的需要,站在中国具体的领土基础上,在20世纪初才定义出之抽象民族概念,严格地说,它是一个抽象的政治符号,不反映具体民族的概念。

如果焦点错置,第一颗钮扣搞错位置,底下派生出的所有论述都会自我矛盾或出现不符事实的漏洞,自己打自己,不用别人出手。

马英九路线已经过多次败战,早该打包了,不宜再拖累国民党;国民党本土路线是切腹自杀路线,将比民进党的更早走到死路的终点,王金平作为本土大老,应该有能力、立场与责任将国民党两岸路线从错误的本土幻想中拉出,重建能真正吸纳历史向量力、高屋建瓴指向未来的新好路线。时机难逢,做与不做就在智慧与一念之间!

(作者为政大国发所博士)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