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我们该赋予台湾﹟MeToo怎样的时代意义?(杨曼芬)
﹟MeToo众声喧哗中,除了「我们不能这样就算了」、「不想让大牙一个人」、「要加害者道歉」这三句关键词外,还浮现了哪些严峻的社会现象?(图/中时资料照)
法国社会哲学家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曾预言: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资讯过载,「意义」稀薄的世界。在这波席卷台湾的﹟MeToo众声喧哗中,除了「我们不能这样就算了」、「不想让大牙一个人」、「要加害者道歉」这三句关键词外,还浮现了哪些严峻的社会现象?
一、 台湾妇女运动30年来的倒退:从30年前何春蕤的「只要性高潮不性骚扰」到15年前励馨的「阴道独白」反性骚性侵运动以来,至今性骚性侵案却陆续暴雷,加害人不分阶级职位,受害人不分性别年龄,显然台湾性平教育彻底失败,所有妇女组织几乎失能,只能后知后觉地修性平三法亡羊补牢。
二、 社交媒体兴起后性关系的混乱:性开放还是性解放?Line和FB和IG等全成了撩妹约炮利器,无关性别与职业,从惩戒院院长到立委、明星艺人、大学教授、小提琴家、作家、摄影师、舞团……全面失守。台湾男性集体陷于阉割焦虑中,长期承受的生存与竞争压力,让这些男人只能以粗鄙的性冲动纾解。破除媒体拟像的偶像迷思则是保护青少年的另一重大课题。
三、 假面夫妻无性夫妻的虚假真实:这群性骚犯们,多数都是好男人好丈夫好爸爸,可惜家有圣女vs.外有浪女,家里老婆不喜欢只能远观不能亵玩,然外面的女人则是可亵玩的浪女?随你摸?随你掐?随你插?开放式性关系已是彼此不可言说的秘密,传统家庭价值逐渐崩裂,有爱无性或无爱无性的假面恩爱夫妻悄悄滋生。
四、 真小人VS.伪君子:此波性骚与性侵犯分两类(街头变态不论),表面上不是优雅有礼就是豪迈正气,真实面目除了是色胆包天乱摸硬上的真小人外,还有虚与委蛇花点时间成本嘘寒问暖的谈情说爱派,铺陈爱的气氛和情的唯一,趁机再下手,终究只是四处猎食的射炮王,候补无数。此类伪君子/伪单身更卑劣,因为要人信以为真地付出真心。
五、 厌女情结VS.假冒牌货:厌女症是普遍性的社会、文化隐藏机制。男人借由客体化与低劣化女性,得以巩固自身的主体性与优越性。所有性骚被害人都是加害狼人爪下的物、玩物、性玩物,而非「人」,将被害客体正常化为可玩弄他者,在轻薄、侵占、蹂躏中,壮大主体在社会地位上的能量,遮蔽这些高大上冒牌货的原型:自卑与猥琐。同时,女人似乎也厌恶身为女性这件事,责备被侵害的自己肯定哪里出了错。
以上及其他种种(不胜枚举),都是回归性平教育的可探讨议题,究竟在成为男人女人跨性别的人之前,我们都是人,生来平等的人。重新学习人怎样互相尊重与疼惜,当是性平三法修法规范范畴。
3个月来点线状、分散状的性骚控诉,都该整合入「﹟MeToo 2023台湾咪兔平权运动」的同心圆中,结合每一位挺身而出的与仍在暗夜中哭泣的受害者力量,让此波性骚声浪发挥最大的社会意义。(作者为性别研究学者、台湾咪兔平权运动倡议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