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星云大师与舍利子(林保淳)

星云大师火化后,弟子发现多颗舍利子,却被侧翼粉专抹黑,指其是「淘宝货」。(佛光山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星云大师圆寂,荼毘烧出许多颗舍利子,未料却引发一些无谓的风波。

星云大师在圆寂之前,曾宣称他是「没有舍利子」的,但骨殖火化后,竟留下不少颗晶莹剔透的舍利子。佛光山主事者,可能一方面诧为神迹,一方面也想借此高擡星云大师的功行,也顺便为「人间佛教」作宣导,便将舍利子照片公诸于世。

消息传出,社会纷纷表示惊诧,各媒体皆加以报导,多从正面的角度对星云发师表示推崇。

未料一个民进党侧翼的粉专,竟盗用原图,将其改头换面,伪造成大陆商品网站上的「矿石」广告,存心讥讽。网路假讯息传播下来,视听受到混淆,难免就有人怀疑是佛光山造假。事经佛光山澄清,原粉专也已撤下,原本应可告一段落,但又因星云大师曾明言自己没有舍利子,又引发某媒体人对佛光山的批判,认为其违背师训,大有不当。

「舍利」一词,是从梵文「śarīra」(设利罗)音译而来,原指人死后的尸骨、遗骨,任何动物死后都会残留;其中有时候会有一些形状浑圆、光滑的结晶体,就被称为「舍利子」或是「坚固子」。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将遗骨在摄氏600到1600度之间进行低温焚烧,骨头内的碳酸钙便有机会与人生前摄取的各种盐类结合,烧结出漂亮的陶瓷状结晶,原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在佛教流传之下,尤其是相传当初释迦牟尼荼毘火化后,留下一石六斗的「舍利」,其中更有8万4000颗的「舍利子」,因此,佛骨、舍利子便成为一种神圣的象征,代表着佛教修行者功行圆满的至高境界。

这是非常典型的「神物信仰」,凡是声望卓着、受人景仰的宗教领袖,其遗物往往都被视为神圣的,如基督教的圣杯、圣枪、法柜,乃至十字架、裹尸布都是如此,而广为信徒所尊奉,更为其点染出许多神异的传说。

佛教从汉代开始传播于中国之后,大约在三国时期就开始有了「舍利」信仰,据《法苑珠林》所载,东吴孙权在江东所建的第一座佛寺「建初寺」,就导因于康僧会替他「变」出了一颗光灿灿的「舍利子」。这颗「舍利子」非常神奇,无论是用水浸、火烧、暴力椎击,都不会损坏,甚至还能击破铜盘,「光明四射,耀晃人目」。大概从此就开启了中国人对「佛骨、舍利」的信仰。唐代应该是这种信仰达到高峰的时期,三藏法师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非常多有关「舍利」的文字,而唐宪宗14年,大迎佛骨,激起韩愈写下〈谏迎佛骨表〉,更是唐代儒佛相争的重大事件。也就在唐初,中国僧人死后火化得到「舍利子」,也开始逐渐传扬开来,皎然在《杼山集》中,就曾写了一名神悟禅师死后有500颗「舍利子」的事迹。

佛教是宗教,宗教信仰是但看你信或不信的,因此,「舍利子」的意义,自然是不能用科学的角度来加以解读。佛典精深,上焉者可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深入探讨,而自有其心领神悟之处,但对一般信众而言,未必有兴趣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反正信则信矣,有此「舍利子」为佐证,更可加深其信仰的程度,这正是「以神道设教」的一贯手法,至于当或不当,那就见仁见智了。

论者谓星云大师已明言自己没有舍利子,可佛光山却刻意张扬舍利子,岂不是违背了师训?在此,我们其实不妨将星云大师生前之语,看作是一种「谦词」,而这谦词,事实上也可能与星云大师对「舍利」的理解不无关系。

佛家讲「舍利」,有「法身舍利」与「生身舍利」之别,以星云大师潜研佛典的造诣而言,当然不可能不了解死后残骸的「舍利」只是个表象,而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舍利」,还是在于佛教的经典,以及经典中蕴涵的妙义。说「无舍利」,其实正在强调真的「有舍利」,而「舍利」何在?岂非就在于人心向佛的那一念真诚?「无即是有」、「空实不空」,能从此处加以理解,又何必斤斤执念于「舍利」之有无呢?

有此信念,狗子尚可成佛,鹦鹉也有舍利,人间佛教的传扬,岂不就在此一念之间?(作者为退休大学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