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AI時代 人文社科何去何從?

【文/李建兴】

今年6月,黄仁勋来台再次刮起AI旋风;紧接着,台积电成为全球市值前十大企业。随着AI和半导体人才扬眉吐气,却让非相关产业,尤其人文社科人才,自我价值开始崩解。未来社会真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AI、晶片高」?

其实「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并不独独台湾才有。2022年,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斥资五亿美元兴建占地10320坪的「资料数据科学新大楼」;隔年初,却宣布裁掉面积仅42坪,拥有67年悠久历史、超过八万多本人文历史相关藏书的人类学图书馆。

但这现象在台湾,似乎更加明显。

今年9月份,《远见杂志》对此做了一份调查。问及企业:「在台湾掀起AI风潮、台积电股价破千后,是否产生『重理工轻人文』的效应?」结果高达71.8%表示同意。大学校园中,更以血淋淋的数字佐证这样的事实。

产业阶级意识悄悄形成

根据教育部「112学年学校基本概况统计」显示,大专校院就读社会类、人文类科系学生比例,五个学年间掉了2.9%及0.8%,合计减少12.5万人,反倒科技类科系学生增长3.6%。甚至随着晶片、AI等强大的人才磁吸下,教育部核定,113年一般大学硕博班名额2568个,年增一成四。

此消彼长的偏食现状,让以设计艺术见长的实践大学前校长陈振贵不禁感慨:「大学开办科系朝向理工科倾斜,不利人文领域,直接冲击中文、外文等系所招生。」确实,随着人文社科的凋零,已连带让多所高中都取消所谓的「人社资优班」。

《远见》再追问各大学校长、副校长:「未来的五年内,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果然就有75%选择数位科技(大数据、AI),而半导体也有53.6%的人看好。表演艺术、文创、商品设计和语言的看好度,却都不到10%。同样的,大数据、AI亦是企业最看好的未来人才,而其他领域的看好度几乎都不到一半,与人文社科相关的,更仅有1∕10。

数位人文学兴起,具备跨学科能力

首先,随着人类生活与科技的深度结合,将出现数位人文学(Digital Humanities),也就是将数据分析、AI和数位工具应用于历史研究、语言学、文学、政治分析等领域。例如,AI可以透过语料库分析来研究语言变迁,或透过模式识别技术进行文化数据分析,进而建模研究社会趋势、政策影响或人类行为模式。

第二,后AI时代,人工智慧普及于社会各领域,于是AI伦理、隐私、监控等议题将成显学。因而人文学者如哲学家、伦理学家将在这些讨论中扮演重要角色,确保技术发展符合人类价值和道德标准。

最后,全球化下,跨文化理解和国际合作将持续增长。拥有语言、文化和社会学背景的人才,在国际关系、全球商业、外交等领域将更具竞争力。

总之,在后AI时代,无论是「AI与伦理的交会:技术伦理与规范制定」「AI与创意产业的融合:文化与创意的数位化转型」「社会与行为数据分析:AI辅助的社会科学研究」「人机协作与设计:AI时代的用户体验设计」「AI与教育:数位化与个性化学习」等领域,没有非AI专业的人才,不但不能,还万万不能。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0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https://www.gvm.com.tw】

看更多远见杂志文章:

科系赋新》AI、军工人才夯,国防大学理工学院变抢手

2024台湾最佳大学排行榜》台大、成大登综合类五强,台塑三校异军突起、老校东海正复兴

2025未来人才关键报告》后AI时代人才,没人文社科万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