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动员有心无力
国军后备动员制度及执行方式一直存在重大问题,美国军事专家多次评估认为不具备强大战力,国军业管后备动员单位也曾提出一些改革的研究报告,但过一段时间后又归于沉寂回到原点,始终看不到一定成效,变成「打假球」。大家都认为后备动员在台澎防卫作战是重要的,但却有心无力,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看看西方国家的兵役制度,欧洲永久中立国的瑞士,每个男性都必须受过完整的军事训练,也都是国民兵的成员,且役男在接受18周的军事基础训练结束后,每2年仍须返回部队参加基本的军事复训。这个制度值得我国学习。
瑞典因受俄国军事威胁及兵源的影响,于2010年废除施行逾100年的征兵制,但又于2018年恢复征兵制。小国立陶宛也在一度废除征兵制后又决定恢复常态征兵,而在亚洲的新加坡虽无明显的敌情威胁,但规定男性公民必须服役2年,都可看出不论敌情威胁的大小,征兵仍被许多国家采用。
以色列采取男女一致的征兵制度,属于典型的全国皆兵国家。其动员制度相当良善,其国防人力概约1/3为常备军、2/3为后备部队,后备军人每年须接受约1个月的军事训练,因此平战转换相当快速,于接到动员令18小时内即领取武器、集结完毕;24小时即进入预定之战术位置;36小时内即可全面发扬火力,面对敌情威胁严重的台湾亦值得深入参考。
目前我国全募兵制对于国军人事费用支出已形成非常大的负担,约占国防总预算的47%,相对压缩作业维持费、军事投资费,使可用预算只剩不到2000亿元的空间,造成人力及火力发扬的匹配失衡,在战时所能发挥的战力将事倍功半,所以已经没有增加常备兵员的空间。因此既然要推动募兵制,则必须落实后备动员制度才可以,而且要能充分结合武器装备的操作训练,才是务本之道。
兵役制度是不断改变的,推动募兵制政策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及主观行动力,就是要有相当有效的后备动员能力。役期较短的军事训练役男能否成为后备战力重要的一环,必须深入检讨后备军人的召训对象、频次、施训课目、时间周期、教材、教案、教范、操典、准则、教具等等,结合目前作战部队使用的武器装备,施训教官的素质,及训练的严格程度更是必备的。
最强的国防就是心防,战争的胜负经常决定于意志力的高低。古战史上曾有斯巴达300壮士力抗数十万波斯大军于温泉关之历史战例,这是全民的决心与信心高下的问题,更重要的关键在执行力。目前国军后备动员的问题已被拿出来探讨,正可审时度势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免又流于空谈。(作者为前空军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