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专栏》中国冲击 欲加之罪
欧美国家认为,近年来大陆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的大增是过剩产能的倾销,将对欧美造成更为严重的「中国冲击2.0」。图/中新社
近日,友人转来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范亚伦(Aaron L. Friedberg)在《外交事务》杂志的一篇文章《阻止下一波中国冲击》。作者认为,当下中国大量出口的半导体制品、电动车等高科技产品,正在引发新一波的「中国冲击」。
范亚伦这篇文章除了批判中国产能过剩,还指责北京因一党一己之私拒绝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呼吁民主国家组建贸易防御联盟。平心而论,中国是否产能过剩,中国经济改革何去何从并非没有讨论空间,但如果发达国家固执己见,杀人诛心,并以此为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开脱,恐怕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范亚伦在文章引用世界银行的数据,称2022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产能的30%,但消费量仅占全球的13%,这些过剩的产品大量倾销到全世界。这是中国透过补贴、市场准入限制、货币操纵和其他工具来扩大其制造能力并掠夺海外市场的结果。即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需急剧萎缩,中国仍不放弃出口战略,反而透过产业升级竞逐更多赛道,释放更多产能。
范亚伦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与美国西方主流舆论别无二致,可说是跟美国政府一唱一和。上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同时也是美中经济工作组美方牵头人的夏包,在华盛顿公开表示,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冲击使美国等国家的工人和企业深受其害。比如从2000到2015年,中国增加超过8亿吨的钢铁产能,在美国造成近1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夏包也警告,如果北京不自行化解新一波中国冲击,美国将采取防御措施。
范亚伦给出的防御措施建议,就是不惜违反WTO非歧视原则以及冒着激化贸易战的风险,也要组建民主国家的贸易防御联盟,把中国挤出全球市场。更重要的是,做为政治学者的范亚伦认为北京之所以拒绝承认产能过剩,也拒绝向以国内消费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盖因中国长期依赖大量出口换取快速增长,从而有资本扩张军备,形塑地缘政治影响力,最终维护中共的政治权力和社会控制。
然而,在北京看来,中国出口「新三样」之所以风靡全球,是比较优势与外需旺盛自然结合的结果,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现象。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竞争不过中国,就泡制「产能过剩论」、「中国冲击论」为贸易保护主义打掩护,本质上是不想看到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愿承认中国人也有过上好日子的权利。至于结构转型,扩大内需其实是中国的既定战略,但并非能一蹴而就,更不是范亚伦、夏包等人提议的提高工资、增加社会福利支出那么简单。
如果在商言商,合理的产能利用率应是多少,反补贴税是高了还是低了,都有讨论和谈判余地。如果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安全化甚至武器化,将产能过剩与中共的国内统治、对外战略挂钩,那就不是一、两个百分点的利益交换那么单纯,而是会大大压缩对话协商的空间,加速经济新冷战和催生两个平行市场。这对西方真的有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