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揪突變點 癌症用藥不再只看器官而是看基因

台大医院内科部教授何肇基(左)、台湾免疫暨肿瘤学会理事长张文震(中)、台湾免疫暨肿瘤学会理事吴教恩(右)今分享癌症治疗不再只看器官投药,而是针对基因突变找寻对应药物。记者陈雨鑫/摄影

随基因全解码,医学界发现不同的癌种也可能出现相同的基因突变,也让癌症治疗出现「跨癌别」治疗的契机。一位于台大医院就医的70多岁妇人,日前因胸痛就医,确诊转移性肺癌,癌细胞一路转移到脑部、肝脏,被判定无法开刀,原以为治疗无望,经基因检测后,发现是BRAF基因突变所致,投以对应的标靶药物,短时间内,疾病获得明显的改善。

台大医院内科部教授兼副主任何肇基表示,基因检测增加癌症可以投药的机会,以刚成为台湾「癌王」的肺癌为例,每年约有1.6万名新诊断患者,其中九成是非小细胞肺癌,国内最常见导致肺癌的基因有九大类,分别为EGFR、ALK、ROS1、EGFR Exon 20、KRAS、MET、BRAF、NTRK与RET。

何肇基表示,BRAF、NTRK与RET基因突变的肺癌属于肺癌中的罕见类别,占整体肺癌的1%到2%,而这三种基因突变恰好属于跨癌别的基因。以BRAF为例,除了会造成肺癌,常见引起黑色素瘤、大肠癌、甲状腺癌等,当其他癌别已经有对应的药物可以使用时,BRAF肺癌患者也能使用其他癌别的药物,尝试投药治疗。

台湾免疫暨肿瘤学会理事长张文震表示,跨癌别特定基因最常被举列的就是「BRCA基因」,BRCA不仅会引发乳癌,也会造成卵巢癌,因此过去好莱坞女星安洁莉娜裘莉,因为体内验出带有BRCA基因,预防性切除乳房与卵巢。现在治疗癌症的方式,不再只是看器官,更是要看突变基因,增加患者可以用药的种类。

台湾免疫暨肿瘤学会理事吴教恩表示,癌症的精准医疗观念不断进步,除了个人化治疗的「同病异治」,跨癌别特定基因对应药物的研发,包括口服单一标靶、两种标靶药物等,更开启「异病同治」的新方向。

健保署已宣布最快今年5月开放癌症病人可使用「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厘清突变基因,帮助精准投药,初步针对19大类癌别、分别给付3种不同的NGS方案套组,最少给付1万元、最高给付3万元,若有差额则由民众自费负担,预计1年投入3亿元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