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中欧高科技产业寻求内生性发展

近期,搭载高通骁龙870处理器华为新款平板电脑MatePad Pro面世,引发广泛关注。这是自2020年5月美国商务部升级对华制裁一年多后,高通再次启动对华为的芯片供应。

跨国企业高通进入中国市场已逾20年。据美国数据分析网站信息,从2018年至2020年,高通在华收入均超10亿美元,2020年更是达到14亿美元。据路透社7月3日报道,高通最新财年来自手机芯片的收入高达128亿美元,其大客户均是中国公司

去年5月美国商务部新制裁发布后,高通就曾反复游说美国政府收回禁令。今年7月初高通新任CEO安蒙也表示,过去7年,他每月至少到中国出差1次,与客户见面。尽管面临贸易摩擦,高通仍希望来自中国的收入增长能推动其核心智能手机芯片业务发展

对于美国政府“断供”华为的强制要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指出,该做法会使美国自身创新能力降低。“结果一定是使得美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由于后续资金无法及时跟进而受阻,同时也由于它阻碍科技自由,美方高科技融入企业的进程将变缓。”

半导体研究机构芯谋研究的研究总监王笑龙持类似观点,他对人民网表示,美国可以通过政治、科技、金融等手段控制全球半导体产业,但美国最大问题在于制造业空心化,强烈依赖东亚地区代工厂,而在半导体领域,工业技术和产能是极其重要的。“需要注意‘资本是没有祖国的’,高通希望中国市场能为自身带来利益,中国手机产业也需要高通,双方都希望能更好协作。”

面对美国政府的不合理打压,华为人在其心声社区曾发布一条题为“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的文章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此后在推特上引用哲学家尼采的名言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鉴于境外政策对如华为等国产大厂的限制以及全球缺芯背景,芯片制造国产化进程刻不容缓。近日的媒体报道提到了国产14nm芯片有望实现量产,对此,专家表示,这仍需要时间,虽然明年实现量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希望已近在眼前。

在复杂的全球商业环境下,中国正建立自己的技术生态体系,以削弱对海外产品的依赖。据第一财经报道,在华为等企业受限的背景下,中国正在寻求刺激芯片颠覆性新技术发展的途径,包括向整个芯片行业提供广泛的激励措施,以及从目前的硅片芯片跃升至使用新材料制造的“第三代”芯片。

为加大制裁力度,美国将“源自美国技术”的标准从2019年25%的比重升级为“凡使用美国企业的设备、软件和设计生产的半导体公司”, 这意味着欧洲企业也难逃连带影响。据悉,目前被许可向华为供货合作的企业不少都是美企,但ASML、ARM、意法半导体等欧洲企业仍无法自由出货。为摆脱美国技术的约束,欧洲多国已展开联手,斥巨资重振芯片产业。

对此,李海东分析称,美方的霸权操作同时使中国和欧洲国家强有力地开展自主技术的创新和相关企业的内生性发展,当然也有可能会促进中国跟欧洲国家之间在相关科技企业或者产业的沟通交流

中方曾表示愿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共同打造芯片产业链。“中国政府一贯倡导互利共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其实就是符合更多参与者利益的做法。符合参与者的利益,自然就会被拥护,如果不符合大多数参与者的利益,自然会被反对。”王笑龙说。

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美方对自由市场的破坏,将激励中国迎难而上、越挫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