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點值保障 無助節制浪費

今年大选前「健保点值保障」成了医界最强烈的诉求,一些政治人物「信誓旦旦」的给予承诺。选举结束了,这事件的讨论就从拖延转入胶着。其实政治人物与医界都了解,点值保障每年需要数百亿至上千亿的经费,在健保体制内,必须相当幅度调高保费与部分负担,而这将严重违反政府长久以来将健保「假保险之名,行福利之实」的基本准则。

经费来源当然也可从多收的税收与公务预算来支应。然而,当前执政党如果有多余的钱,不是用来购买武器,就是补贴攸关全民生活、供电但亏损累累的台电,或影响人口超过千万的劳保基金。医疗虽非不重要,但平时只是小众,不会是政府优先考虑的对象。

在总额框架下,健保资源耗用愈多,点值就愈低,所以保障点值的根本办法,就是节制资源耗用。但资源耗用可能节制吗?除了自然因素与昂贵医材或药品使支付不断提高外,可检讨的是一些灰色地带—或许非一定必要的浪费,而所谓「浪费」就会牵涉到轻重不一的责任问题。

比如说,如今脂肪肝很盛行,大都源于体重过重,且与新陈代谢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有关。但像脂肪肝,问原因及怎么处理?若答案是「体重过重」,病人自嘲频率很高,因为「责任」回到病人身上,只有病态性肥胖可能需要医师手术处理。如今很红的「瘦瘦针」类升糖素胜肽-1(GLP-1)致效剂,并非专家共识的减重处方。减重的两大原则「少吃」与「多动」,必须由病人自行负责。

体重过重与脂肪肝改善的责任归属单纯,但有许多病症并非如此。只是无论状况如何,一个不变的逻辑是:医师首次接触病人时所见之状况,绝非医师的责任。在此前提下进行诊治,若有新状况发生,显然检讨的基础就不一样。

二○○五年中部某医院发生医疗纠纷,车祸病人由神经外科医师抢救,昏迷指数刚来四分,开刀后曾升至八分,但很快又降到五分;家属转院处理,并控告原医院医师业务过失。地院法官依病历纪录,认定医师未进行脑压侦测,判决医师败诉,并要赔偿三千多万元。

此案缠讼至少十年。病人年轻,后续日子长,所以算出天价赔偿金额;后来可能因病人身故,被高院降为五百万元,但仍引发极大震撼。因为车祸致昏迷指数四,若未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虽然病况好转又变坏,但因素很多,脑压侦测未必可靠,何况脑压侦测纳入诊治指引是此事之后所订。法官以后来订定的准则当作先前发生案例的判决依据,且未惦记医师救命功劳,把大部分(六成)瘫痪、失能责任归咎于医师,难怪医界群情激愤,但也莫可奈何。

近廿年了,上述事件的直接间接影响,难谓与健保架构日趋脆弱无关。因为在健保资源耗用中,谁也不能否认,有许多医疗处置是「防御性」的—担心引发争议所做非一定必要的处置。资源使用愈多,点值当然就愈低,但这是医界自作自受吗?也未必尽然,因为医师在面对纠纷困扰,期待正义彰显,或珍惜健保,以免点值低落的两难时,若社会始终未给予足够的谅解与支援,如何选择是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