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抛医院住院点值 保障1点1元
健保署署长石崇良6日抛出新方向,可研议保障「医院总额住院部分」点值1点1元,门诊则不适用。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指出,这项做法可扭转医院「重门诊轻住院」现象,「医界乐见其成」。图为洪子仁(左三)6日出席立法院举办关于健保点值的公听会。(邓博仁摄)
蓝营立委提案修正《健保法》保障点值1点1元或0.95元,但今年底安全准备金将因此出现不足559亿元的财务缺口。健保署署长石崇良6日抛出新方向,在有配套的支付方式下,可研议保障「医院总额住院部分」点值1点1元,门诊则不适用,他表示,医疗服务全面保障点值恐造成偏乡离岛资源不平均、妇幼急重难等弱势科别被排挤,导致分级医疗崩解。医界则提醒,「不要挖东墙、补西墙」。
针对蓝委提案保障点值1点1元或0.95元,石崇良指出,整体点值保障形同取消总额预算制度,院所又将回到当年一样努力冲量,落入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恶性循环,医疗资源将往大型医院、都会区、北部地区集中。
另外,若对于各式医疗服务给予齐头式的点值保障,「妇幼急重难」等弱势科别不再有相对优势的保障,将造成排挤。大型医院可能持续大幅扩充门诊吸引病人,使分级医疗制度崩解,不利于基层院所生存。健保署长石崇良表示,总额制度可以检讨,但需要社会共识,通盘考量相关配套措施,让总额适度成长、资源合理分配,达到健保永续发展。他认为,在搭配DRG支付制度之下,可保障医院总额住院点值1点1元,门诊点值则不适用。
DRG支付制度是以住院病患的诊断、手术或处置、年龄、性别、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及出院状况等条件,分成不同群组,每项群组依照常规医疗资源使用情形,订定固定的包裹支付点数。石崇良指出,目前DRG已占住院申报费用19%,若达到60%目标,比较不会有医疗冲量的问题。
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指出,医院住院部门长期处于亏损靠门诊来养,这项做法可扭转医院「重门诊轻住院」现象,是改善医疗生态的第一步,「医界乐见其成」,但他也强调,如为了将住院部分补到1点1元,而让门诊部分点值更低,等于是「挖东墙补西墙」,没有解决问题。
他认为理想做法是,算出住院部分补足1点1元的缺口,透过调涨保费或公务预算,将这笔预算拨补到健保总额。此外,应同步调整支付标准,例如加护病房照护费、护理费等,必须提升到合理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