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群体免疫 宜早不宜缓

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去年初在新冠疫情仍然不明的初发阶段,由于政府团队高度警觉国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得过去1年多来台湾疫情防控表现堪称优良,不仅最大程度确保国人生命健康与经济日常运行,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然而,新冠病毒无孔不入,随着演化进程导致不断出现新的变种,其感染力威胁性也不断增强,使得前期以封境、隔离与强化个人卫生为主的防护作为终究有其局限与疲度。若要回归正常生活,最终仍须尽快建立起群体免疫的保护屏障,方能全面有效降低病毒扩散与对国人生命健康的威胁,移除当前跨境移动与交流的限制,以及对于日常经济民生运行所造成的阻碍。

庆幸的是,目前国际已有多款疫苗产品,并已于许多国家进行相当规模的接种,也都得到一定成效,特别是在降低重症率及致死率部分,这不仅有助降低个人面对感染风险所承受的身心压力,也有助于避免医疗公卫体系的负担或崩溃。但由于目前疫苗生产量能、可负担性及分配取得等问题,使得某些国家囤购超乎其人口所需数倍的疫苗,从而排挤其他国家对于疾控的迫切需求,此一道德风险已成当前国际社会的重大议题

近日台湾防疫不幸出现破口,继双北两市之后,全国已全面提升至3级警戒,对经济民生与产业活动造成不小冲击。目前政府除了借由扩大筛检及围堵策略,乃至国人「自发性封城」的高度自觉配合下,希望能将疫情尽快控制下来,避免出现几何级数的成长乃至失控的局面外,如何能即时取得足够数量的疫苗让国人尽快施打,已成为当前政府防疫工作的重要任务。

对于疫苗的取得,除了政府已向国外及COVAX订购的部分,蔡总统日前表示,目前国内两家国产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第二期的收尾阶段,希望在7月底前就能供应第一波国产疫苗。更有媒体透露,由于国内疫情失控打乱了政府原本预定的疫苗供应节奏,蔡总统为此经常半夜亲自与国外政要密电调疫苗,显示其对当前疫情的高度重视。

另方面,有关台湾是否可以考虑向对岸紧急采购疫苗以应对眼下燃眉之急,也再次成为朝野及两岸交锋话题。日前国安人士表示,已掌握对岸借此疫情对台发动「认知作战」,其中包括引进对岸疫苗的部分。

然而,且不论台湾如「清冠一号」使用的中药材可能多自对岸进口,或去年2月3日首班东航武汉包机抵台时,我政府曾已备妥1万件防护衣希望原机载回助陆抗疫的事实,这使得任何赞成或建议评估引进对岸疫苗可能性者,均将落得「中共同路人」或「在地协力者」的政治污名,而非聚焦于疫苗本身相关的科学论证,或可否作为「万一」国内疫情失控,且外购、外援或国产疫苗供应不及的想定与备援方案等任何有助疫情稳控,尽快建立国内群体免疫的理性探讨。而当前政治氛围是否真的有利防疫整备与台湾利益,或需冷静深思

尽管如此,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特意澄清近日流传「政府不愿购买某公司3000万剂COVID-19疫苗」为不实讯息。这是否意味政府仍将积极评估选购某公司代理德制BNT疫苗,以因应国内疫情的变化,并加速推进国内群体免疫目标的达成?若此,或不失为相对务实可行的合理选项

面对当前国内疫情,疫苗虽是关键,但时间也很重要,因为拖得越晚,台湾承受的疫情风险与持续累积付出的总体经社成本也就越大。诚如前副总统陈建仁脸书所言:「阻断病毒传染途径总是会出现无法预期的破口,再加上变异株的传染力大幅提升,唯有尽快透过全民接种疫苗,提高族群的集团免疫力,才能有效克制病毒,开始过着健康平安、幸福美满的新正常生活!」

(作者为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