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刷牙、备三餐、筹学费…7成偏乡老师「等于孩子爸妈」

调查显示,7成的偏乡老师等于孩子的第二个爸妈。(图/翻摄儿盟官网,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部分学生都喜欢「放学」,但对于偏乡孩子来说,「上学」才是可以有饭吃、有人陪伴时光儿童福利联盟和中国信托慈善基金会公布一份「2017年偏乡孩童课后生活照顾与学习状况调查」,发现有7成的老师必须教孩子刷牙、写功课,甚至准备三餐或是筹措学费,根本已经变成「真正的爸妈」。

调查显示,有68.6%的孩子喜欢参加社区学校办的课后辅导,其中有73%的人表示「可以跟同学朋友在一起」、57.3%表示有人教我写功课,但却有16%的孩子因为学校缺乏资源家庭因素无法参加;这些孩子放学回家后,58.8%的人只能无聊混时间,49.3%的人玩3C,家里没有人可以教导学习,有7成的老师必须自主教小孩功课、安排社团,甚至连刷牙洗澡都得一起「养成」。

台中和平国小汤小雯詹政宏夫妇就是典型偏香老师「以校为家」的代表,一个是教导主任、一个是辅导主任,全校40个学生就是她们的小孩,每天忙着准备早餐给到校的孩子吃、还有让孩子带回家晚餐;平常更不断申请经费、建立社团或课后辅导,再等爸爸妈妈来接这些孩子回家。

「曾经有个学生小芸,因为爸爸突然过世、妈妈又是外配不会骑车跟开车,小芸又是轻度智能障碍,所以我们就轮流接送她上下课」,汤小雯表示,一直到小芸毕业,中间从来没有间断,她们夫妻俩都觉得「每个学生都像是我们的孩子,爱孩子的工作再累也很值得啊! 」

不过课后辅导依照政府规定一定要有低收入户、身心障碍生才能申请,但学校8成学生是「中低收入户」、单亲,却碍于规定无法使用经费;社团经营的部分,则是核销名目限制多,且彼此无法互相支应,根本无法真的解决经营上的问题,「只能依靠老师自筹、或是如儿盟等民间资源支持。」

但燃烧爱心很难有长久的维持,目前遇到的困境主要还是来自补助资源不足、不稳定,无法应付各种需求、可能后年就没有了等;另外,有23.1%的学生认为,「为了帮忙家里,只要国中毕业就好」,还有87.7%的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少」;57.9%的老师认为孩子总是没钱缴学校的费用,也担心他们加入帮派等。

儿盟表示,偏乡服务专案就是稳定的补助偏乡学校的课辅和社团,也安排城乡交流、提供更多的文化刺激,对未来有更多的想像,也找到更多学习的动机;同时针对弱势家庭的孩子提供经济补助,提供营养补充、缴交学费、甚至生病了可以去看医生、近视了可以去配眼镜等,配合社工员的家访,深度了解孩子的家庭困境,从源头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