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修霸凌準則 地方:人力不足

「新的霸凌准则可解决老师对学生霸凌问题,但地方人力并不够!」民进党立委苏巧慧主办的公听会上,台北市政府代表指出,新的《校园霸凌防治准则》把师对生案件拉到教师会处理、新增调和机制很好,但调查人才库地方需要更多支持。民进党立委张雅琳提醒,新准则需要新增权力不对等的霸凌要件。

师对生分开处理

民进党立委苏巧慧、陈冠廷、李柏毅、张雅琳、陈培瑜与吴沛亿等人19日于立法院举行「校园霸凌防治准则修正」公听会。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学务校安室股长陈丽雯指出,教育部修正《校园霸凌防治准则》,将高中以下学校师对生案件,拟改由《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教师解聘不续聘停聘或资遣办法》规范很好,值得肯定。

陈丽雯另表示,新准则还设立「调和机制」,让学校不要成为法律场所,而是引入更多辅导机制以缓解冲突,但新设立「调查人才库」方面,虽然统一由中央培训,但各县市承办对于准则恐有认知差异,若霸凌不成立,家长要向地方教育局申诉的话,后续机制并不清楚,需要更多人力与经费。

过度重视霸凌调查

嘉义县政府教育处督学黄琼慧也说,嘉义偏乡若要处理家长霸凌的再申诉,恐需要更多人力与教育的支援。中山大学教授陈利铭也说,大家要思考校园霸凌是教育问题还是司法问题?虽然新准则有试图引入辅导机制,但多数仍注重在霸凌调查,以学校来说,单一案件调查花费10万、耗时半年,只为了是否霸凌的结论,实在不符效益。

另外,陈利铭也说,若在校外发生霸凌事件,是否由学校处理?若是补习班或课后辅导班出现霸凌怎么办?而人才库方面,需要上完整5天的课程,在课程中会给霸凌的定义:「意图伤害」、「反复发生」与「权利不对等」,但实务状况往往更复杂,应该要用案例辨识进行训练,而非注重调查程序的操作。

【更多精采内容,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