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到18公里才被发现!歼-20传以10:0「吊打」三代机
▲歼-20配备龙勃透镜,证明匿踪功能强大。(图/翻摄自中共空军网站)
中国歼-20匿踪战机在12月12日正式入役,目前部署于甘肃鼎新试训中心,担任蓝军旅的任务,与红军组成的三代机进行实战对抗演练,外传在对抗中屡屡「吊打」歼-10等三代机,因为配备最先进的AESA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又称主动电子扫描阵列,亦有主动相控阵雷达),可以在远距离就锁定「对手」,而自身因为匿踪关系,一直接近到18公里时才被发现。
目前,网路上有关大规模红蓝对抗演习的版本甚多,有说红方的三代机希望能够接近寻找肉搏机会,结果发现2架歼-20从哪里来都不知道,雷达电子战也没有反应,遭指挥部直接宣布被击落;换句话说,2架歼-20以10:0战绩「吊打」歼10、歼11、苏30战机,而且都是直接「爆菊」或者「爆头」。
▲2架歼-20出现于甘肃鼎新空军战术训练基地(FTTC)。(图/翻摄自大陆军网)
也有较为保守的版本说,较确定的是歼-20跟歼-10C的对抗结果是一面倒的碾压,其他机型的对抗尚未有军方消息证实,而当时演练的详细情况是20在不带RCS反射器情况下,在距离18公里左右时才被歼-10C的AESA雷达发现。不管版本如何,歼-20对阵三代战机似乎具有明显优势,类似消息在11月间就已陆续在网路上出现。
据了解,歼-20的优势主要来自于配备最新的机载AESA雷达(主动电子扫描阵列,或者称有源相控阵雷达),与美军F-22的APG-77完全类似,也就是「不存在代差问题」。据悉,相控阵雷达最核心的部件为信号发射/接收模组(T/R元件),探测能力与模组多寡成正比。F-35的AN/APG81拥有不超过1,600个T/R元件,F-22装备的AESA(美军代号是AN/APG-77)接近2,000个,但是歼-20的雷达至少有2,000个。
歼-20虽然雷达功能强大之外,但匿踪问题仍常被质疑。据了解,美国F-22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只有0.0065平方米,但也有人认为实际正面的RCS在0.01平米左右。至于歼-20的RCS则说法甚多,较乐观的估计是正面半球的雷达反射截面约为0.1平方公尺,并不会输给F-22太多。
由于歼-20采用鸭翼布局,理论上会影响匿踪,加上后半身的侧面也不如F-22,所以尽管RCS应该比F-22更大,但如果说正面的RCS不会输给F-22太多,可能很多人无法相信,但仔细观察,歼-20机腹如同F-22一样都挂载干扰装置「龙勃透镜」,似乎印证匿踪性能仍在一定水准之上。
这种干扰装置相当特殊,当雷达波通过该装置时,会被以球心对称的方式折射到空中并放大,这样一来,当一个飞行器挂载的龙勃透镜在运作时,地面雷达发出的雷达波经过龙勃透镜处理后反射回的讯号会比实际的RCS大很多,进而达到欺敌作用,因为此时如果无法通过雷达反射讯号来判断大小和类型。
除了用于欺骗敌方外,龙勃透镜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己方雷达能发现己方战机的方位,原因是匿踪战机的隐身性都很强,平常的民用空管雷达难以发现,如果不挂载龙勃透镜就无法进行引导,所以歼-20若不挂上龙勃透镜,自己人也找不到飞机在哪。
成飞的歼-20刚研发时,是与沈飞的歼-31竞争,但最后脱颖而出,外传2010年就有内部人员透露,测试的时候雷达都看不见。尽管鼎新试训中心的演练结果属于机密,但仍有部分外泄,显示中方希望「外军」能认识到歼-20的强大打击力,进而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