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陈(冲):从工具机禁运 看同温层的全球化
陈(冲)专文如下:
美国媒体于二月初独家报导,台湾工具机业者持续出口产品予俄国,违反西方国家出口禁令云云。消息传来,本地业者喊冤,认为机具只有外销土耳其等非禁运国,而经济部则义正词严表示,早将1900家俄国厂商列入黑名单,系争俄国公司(I Machine)也在年初列入,将与「友盟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实施禁运。网路两天内涌入上千留言,有指责业者发战争财的,但多对政府表达不满与疑惑,不论何者,几乎都是民粹语言,而行政院高层也凑热闹表示,纵然是转运,出口商也应掌握最终收货人。
本案暂无必要先谈法律问题,因为经济部一定振振有词,依据贸易法第六条及第十三条,政府得管制高科技商品的输出入。但民众不解的是,只卖些常见的工具机,为何要配合「友盟国家」,祭出禁运手段而且卖到土耳其后,土国又转卖到俄国,竟要出口商负责为向友盟国家学习经验,咱们不妨看看友盟的历史故事。二战结束后之冷战时期,由美国于1949年11月主导成立的CoCom(巴黎统筹委员会),结合十七国执行贸易限制与禁运,直到冷战结束后,CoCom解体,短期间管制解除,但1996年美国又主导成立Wassenaar Arrangement(瓦圣纳协议),延续不同程度不同对象的禁运。
CoCom时代,因非正式国际组织,禁运执行不易,但也有不少案例。1983年的日本东芝案件,就是其中之代表作,当时苏联为大幅减少燥音、强化潜艇隐密性,向东芝采购遭管制禁运的五轴连动铣床MBP-110S,东芝为规避限制,乃借用普通车床的编号,骗取日本通产省的出口许可,将精密工具机送到瑞典再转至苏联,使苏联潜舰性能突飞猛进。1985年因东芝离职员工告密,及美苏潜舰擦撞事件,东窗事发,引发美国全面制裁,由国防部延烧至国会、由军事合约蔓延到普通家电,1987年日本政府动手抓人,逮捕两名高管(铸造部长及机床部长)、罚款、停止部分业务,最后东芝会长、社长请辞下台,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道歉,日本还在美国五十家报纸刊登「悔罪广告」,这可是当年国际大事。
与早年东芝案所获知名度相比,台中集盛公司应该深感荣幸。日本是CoCom成员国,而台湾并不是瓦圣纳成员,国际上的道德责任如何转为国内法的强制责任,政府应对民众释疑;东芝当年拥有独步全球的铣床技术,而台湾卖的只是商用CNC工具机(技术层次不定),只因也可军用,为何就一律禁运?既然禁运的对象是俄国,要求台湾效益上不如要求土耳其,何况土国谊属瓦圣纳成员,又是比友盟更紧密的美国邦交国;根据报载中部某大厂每年输土的工具机就有三、四百台,如(除切结外)都追踪最终收货人,恐怕极难拓展商机,稍有差错就会将市场拱手让人。
自2022年起,美国宣导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观念,在亚洲推出IPEF,在美洲端出APEP,简单言之,就是只在朋友间执行国际分工,换句话说,就是同温层的全球化,缩小版的全球化,再配合瓦圣纳协议,「不是同志,就是敌人」,一个美国版的变型世贸组织,已呼之欲出。
长期以来,开发在先的强权挟资金、技术优势,本就控制市场价值链左端的专利、设计,以及右端的品牌、销售,获取最高的附加价值,再将附加价值较低的组装、制造,以市场分工名义,由新兴国家进行红海竞争。如此的全球化虽不公允,价值链中段的经济体,因吸食成瘾,纵想摆脱也一时难以如愿。但因地缘政治的演变,肇致地缘经济的比较利益,也告扭曲,实在令人为世界经贸的前景担忧。
新会期的立法院已经开议,谈一点真正的国家大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