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虾奖/郑秉泓:《鸡排英雄》是美好奇迹
文/郑秉泓
《鸡排英雄》称得上是2011年开春最令我意外的美好奇迹。从正式开拍到上映只耗费两个多月 时间,令人担心《鸡排英雄》会像港产贺岁片那般为抢占档期而流于粗制滥造,加上它的预告片花剪得不甚吸引人,制作单位「青睐影视」的前作《一八九五》及电 视剧《浪淘沙》成绩只是差强人意,海报主视觉又与《艋舺》过份雷同,以致我对于《鸡》片最终成绩充满了疑虑。幸亏,影片约莫演了二十分钟之后,我的不安就 完全解除了。首次执导剧情长片的叶天伦把片子拍得相当浅显易懂,好笑又感人,无论场面调度、技术部门、演员整体演出、还是内容深度,都胜过去年夏天风靡全 台的同类型台式喜剧《父后七日》甚多。《鸡排英雄》最初名为「玫瑰鸡排」,原先设定拍成以时代金曲串场的音乐剧(Musical), 在前年底获得九十八年度新人组辅导金四百万补助之后,几经改稿修整出如今小人物狂想曲的主干架构。由于《艋舺》与台湾华纳公司以预先敲定2010农历年档 期的好莱坞商业电影运作模式在去年大放异彩,《鸡排英雄》于是亦与台湾福斯(双方在《一八九五》合作过)锁定2011农历年档期,在2010年十一月开拍 之际即以猪哥亮议员造型前导看板成功营造话题,新台币4500万的拍摄预算外加1500万宣传费用,不但大动作在三峡封街拍摄大场景的抗议画面,更斥资 300万元打造600坪夜市,完全比照《艋舺》模式制作、行销。叶天伦与其妹叶丹青合写(继郑文堂与郑静芬后,台湾影坛又出现一对兄 妹档编剧)的剧本,无论人物塑造还是剧情架构的起承转合,尚称不上原创性。吕圣斐为本片所作的配乐(尤其是〈望春风〉的重新编曲)在乐风上也有点刻意重复 他的代表作《海角七号》予人的「历史感」,女记者林亦南(柯佳嬿饰)出场甩头发的画面几乎是「绮梦」翻版,夜市美食与摊商百态明显取材自周星驰的《功夫》 与《食神》……,莫非《鸡排英雄》只是个借由拼贴、操弄、精准算计以迎合市场的爆米花商品?事实上,我真心以为这是好事。继《海角七 号》、《听说》、《艋舺》之后,台湾终于又出现这么一部彻底拥抱观众的大众电影。《鸡排英雄》令人想起九十年代还不流行「合拍片」的纯正港式喜剧,以及这 十年来日、韩、泰产制的道地娱乐小品,看似多方撷取、拼凑,却怀抱着自己的中心思想,顺利咀嚼、吞咽、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正所谓从模仿中成功自我进化。
《鸡排英雄》很聪明地将自己设定成庶民电影,也可以说它是国民电影,甚至草根电影、乡土电影。而我也以为这正是它直承《海角七 号》、《父后七日》,超越《艋舺》之处(《艋舺》其实是「伪草根」,刻意将草根操作成一种「时尚」)。草根与主旋律不同,如果说主旋律的意识形态怀抱政宣 意图、偏向教本式的政治正确性、难免流于刻板的单一论述(不过近年众多中国主旋律电影不断弹性进化中,例如《集结号》与《投名状》),那草根无疑浅显易懂 且不着痕迹许多,草根偏向庶民意识,甚至不避讳在阐扬「正向而积极」的国族情怀中,隐含批判观点。正如《Always幸福的三丁目》是日本的草根电影, 《岁月神偷》是香港的草根电影,冯小刚早期的《甲方乙方》是中国的草根电影(近期《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就是求精致化而成了「主旋律」),《鸡排英雄》与《海角七号》皆是台湾的草根电影。
必须说明的是,草根电影并非《海角七号》卖座才凭空而创的专有名词。它其实是与日据时代新文学运动,以至1970年代的乡土文学运动一脉相承。以自己的语言 创作、写自己土地上的事、唱周遭人群唱的歌,延伸到了电影创作,包括1980年代初期的台湾新电影,以及随着解严而在1990年代初期红极一时的八点档连 续剧《爱》和《缘》,21世纪初期多出公视文学大戏如《后山日先照》等,电影《热带鱼》、《黑狗来了》、公视人生剧展的《2只鱼,游阿游上岸》等皆可归入 这个类目。
叶天伦将《鸡排英雄》的节奏掌握得挺灵巧,分镜也算俐落,该煽情的时候绝对毫无顾忌,中后段那场作为故事高潮、牵动剧情转 折的夜市蜂炮战拍得尤其好,视觉奇观与情感细节兼而有之,也成全了「鸡排英雄」作为片名的意义。重点是《鸡排英雄》主打「在地情怀」,打得一点儿也不偷工 减料,理直气壮又毫不扭捏,因为它「气口」对了,整部电影的氛围就对了,说服力达到了。每个角色都被安插在很适合的位 置,称不上开创,但是非常适切。叶天伦懂得在刻板印象中作更深入的发挥,这点听起来容易,但是台湾三立偶像剧那些草根绿叶往往流于虚假,《鸡排英雄》没有 这等尴尬局面。我特别喜欢舞台剧演员严艺文饰演的满妹,以及歌仔戏演员翠娥饰演的阿嬷。挑大梁的蓝正龙则是继《波丽士大人》后继续发光,故事近尾声的哭戏 以及带头抗争的高潮演说,表现相当出色。
蓝正龙饰演的阿华自然是《鸡排英雄》中的英雄,一个借用标准好莱坞英雄公式三幕剧概念的平民 英雄。阿华这个角色之所以能成功获取观众的认同,关键在于剧本巧妙安排了两个有趣的角色作为陪衬。其一是柯佳嬿饰演的女记者林亦南,其二是猪哥亮饰演的议 员阿亮。这两个角色不约而同对映着两种不同典型的「台湾父亲形象」,前者代表着台湾年轻世代对于「父亲形象」的不懈追寻,后者则象征着台湾上一个世代对于往昔错误的百般悔悟,当这两者最终与阿华进行所谓的「三位一体」仪式, 遂成就了整部《鸡排英雄》最动人的片刻。如果看过常被好莱坞编剧、评论拿来当成范本的《梦幻成真》(Field of Dream),应该不难理解我拿这两片作对比的原因。《梦幻成真》是一则寓言,回顾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棒球与六十年代的学运;《鸡排英雄》也是一则寓 言,回顾的是解严后民主运动与经济蓬勃起飞的台湾九十年代(那张《刺激1995》海报很迅速标明了故事背景),以及历经金融海啸正在逐渐复原的当下,两个 时空背景脉络截然不同的文本,却透过梦想的失落与追寻这条中心主旨,悄然交叠。
「鸡排英雄」阿华的自我认同过程很老套,中间无可避免 的一度质疑与退却,到最后的坚定,我以为其实是为了去激发出女记者林亦南这个角色的自我认同。林亦南是个狗仔,因为惹到当红女明星而走投无路转至不入流小 周刊跑新闻,因为遭阿华恶整而必须至八八八夜市进行「社区服务」。林亦南对于摄影工作的喜爱,其实来自她的已逝父亲,叶天伦用了不少篇幅强调林亦南对于父 亲的思慕,甚至找了李李仁来「饰演」这个只存在于平面照片中的回忆角色(林亦南即使与医生男友感情生变,父亲的照片始终是她最大的心理慰藉)。她在城市中 寻寻觅觅未果的自我认同,却在意谓着都市边缘、底层的夜市中找到了依归,无论事业还是爱情皆然。甚至当正牌英雄阿华一度消沉,亦南还代替阿华号召串连起夜 市一摊摊散沙、善用自己的媒体背景对抗那头无孔不入的政商巨兽;而当阿华重新振作,亦南则是往后退一步成为阿华最坚定的辅助,最后八八八夜市土地变更案未 通过的刹那,她在人群中看见了亡父身影……,那一刻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亦南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她彻彻底底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与实践。
我无疑泛政治化,但林亦南继承父亲遗志,因此爱上摄影,因此参与反对运动,事实上是一个相当「动人」的设计。这并非叶天伦在胡乱「消费」台湾政治,林亦南的 追寻很显然暗喻21世纪台湾年轻世代由迷惘而坚定的过程,可贵地代表着一种致敬(那一叠民主运动旧照片中也因此得见郑南榕身影)。向台湾过去为了争取民主 自由而失去生命、财产的前辈致敬。叶天伦的父亲叶金胜在八十年代曾执导过黄春明著作改编的《莎哟哪啦,再见》,近期也制作了诸多与台湾历史相关的电视 (《浪淘沙》、台视与民视的作家剧场)与电影(《天马茶房》、《一八九五》),叶金胜幼时家住永乐市场边,正是二二八事件发生地附近。此外,已逝的前独盟 主席蔡正隆博士即是叶金胜的妹婿(叶明霞丈夫)。如此家族背景之于叶天伦,在剧情主轴之外暗藏细节,也应该够清楚了。另外,阿华与阿亮的回忆片段中总是要 出现那张《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海报,或许是我过度解读,但是除了标明故事背景年份、暗示阿亮的「逃遁」之外,我以为多少与前独盟主席蔡正隆博士(也就是导演的姑 丈)相关,他过世于1995年十月十三日。
再来是猪哥亮饰演的阿亮,如果李李仁「饰演」的父亲代表着恋慕与理想,那么阿亮即充满着深 情款款、可悲可鄙又可怜的嘲讽与悲悯。阿亮算是阿嬷的养子,辈分上是阿华的叔叔,一路跟着阿嬷摆摊卖四神汤,教阿华玩布袋戏,老是积欠赌债落得阿嬷收尾, 后来索性卷款落跑,再出现时是竟是人气议员,推动八八八夜市土地变更案,意图从中收取不法钱财。犹如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吃着玛德莲小蛋糕在红茶中绽放出千回百转的个人记忆,四神汤其实就是阿亮的本心,一种难以收买的「初衷」,叶天伦兼采《食神》的搞笑与《料 理鼠王》(Ratatouille)的感性来营造阿亮看到四神汤的关键时刻。
猪哥亮将阿亮这个角色诠释得极到位,一方面剧本将这个角 色写得好,具备足够的复杂度,一方面虚构戏剧角色又与猪哥亮自己在现实人生中大起大落的传奇经历遥相呼应。他投机、他不负责任、但是他终究懂得悔改,而他 最后那声悔悟中带着撒娇的「阿母」,听似突兀,却传神道尽台湾人的辛酸与悲哀。简直与最后在人群中现身的林父(李李仁饰),成为一种面对面——永恒的台湾男性形象。恰如《海角七号》那无法寄出的情书那般,既是嘲讽、也是悔悟,既是缅怀,也是告别,一个动人的原点。看 完《鸡排英雄》有一种百感交集。台湾好久好久没有这样的电影,自从九十年代的《那根所有权》与《热带鱼》之后……。阿华聚众在议会前摆摊抗议八八八夜市土 地变更案,阿亮在最后一刻因四神汤与鸡排而阵前倒戈,最终达成双赢局面,八八八夜市在政策辅导下转型成为观光夜市,阿亮经此一役人气大幅攀升。一个明知只 是为求戏剧结果而编造出来的「双赢」。片中种种民粹与乡愿、媒体炒作与操弄、匪夷所思却又货真价实的各样乱象,讲的确实是台湾,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么一个卑劣又可爱,充满戏剧性的地方。然 而在这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缺乏机会又不可能成为鸡排英雄的阿华,这世界上也有太多再也无法想起初衷的阿亮。那场被夸张地戏剧化、儿戏化的土地变更阴谋与后续 抗争,在这五十年来,其实一直在台湾各个角落上演,未曾落幕。过去我们抗争刑法一百条、抗争总统直选、抗争修宪,如今我们抗争总统下台,抗争学费过高,抗 争恐龙法官,抗争仅存的湿地,抗争性工作权,抗争土地变更。《鸡排英雄》像是一场集体疯狂、集体焦虑、集体遗忘、集体欢腾的集体记忆嘉年华,在那全台夜市 大串联、阿亮与阿嬷大和解的感人戏码落幕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无可逃避的现实,一种永恒的集体失落。
也许现阶段台湾电影人没有资源也没有机会再开拍一部关于台湾历史(比如白色恐怖、二二八、美丽岛事件)的电影,但是我真的很感动,2011年台湾拍出了《鸡排英雄》,一部有历史感、搞笑又令人感动的草根台湾电影。我们无法寄望台湾每十年就出现一部《海角七号》,但是我们可以期待,以后台湾每年都出现一部《鸡排英雄》。
◎去看更多郑秉泓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