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合木德培(DAP) 让中国幼教与世界同步

近几年,幼儿教育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个行业国家层面,落实《纲要》《指南》,推出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体现出国家对幼儿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层面,幼教行业也成为投资的热点,各种新型的幼教业态层出不穷。各种品牌的幼儿园加盟、互联网教育、早教中心熙熙攘攘、此起彼伏,成为中国幼教行业的一道别样风景。

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教育产品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来支撑,客户接受教育产品的过程,其实是接受相应的教育理论的过程。所以,幼教业态的此起彼伏,也使各种幼教产品“拉大旗,做虎皮”,无论内核如何,起码都有了一套漂亮的外衣。

幼教,其实是真正的良心行业。幼教从业者的从业态度和素养对教育产品的打造极为重要。好的幼教产品,离不开优秀的理论,也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商业运作

很多先进的教育理论被当成商业运作的手段炒作,号称依据《纲要》要求编写的教育内容已经完全“小学化”;号称蒙氏特色课程,完全与蒙台梭利无关。所以,短视的、浮躁的商业行为破坏了幼教行业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撑,需要引进、吸收、借鉴。德培,就是先进幼教理论的集大成者,相信未来几年,将成为中国幼教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柱。

德培(DAP),即发展适应性实践(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 practice),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在反思美国幼儿教育小学化泛滥的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完整的幼儿教育指导体系核心思想就是幼儿教育应该适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同时也阐明了发展适应性实践的实施方式,强调了“体验式教学”应该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DAP从上世纪80年代酝酿并提出,并经过2009年的修订和完善,凝聚了美国幼儿教育研究者数十年的心血,集合了世界众多幼教理念的先进之处,必将对全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幼教研究者们已经关注到德培,并做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德培无疑代表了中国幼儿教育的方向和未来。但将德培(DAP)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德培之路,任重而道远!

可喜的是,京华合木教育集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是伟大的实践者,相信,在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以及大胆革新、实践下,德培(DAP)教育会成为我国幼教的主流,让每个孩子受益,让中国的幼教与世界同步!

附:德培(DAP)发展历程

1957年, 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这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在科技这一重要领域上的落后让美国从政府到民众都难以接受,美国教育界也开始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

20世纪60到70年代,美国幼儿教育界围绕哪一种课程模式最有效展开了争论,一部分人倡议实施知识取向的早期教育,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简称NAEYC)则反对早期教育中出现过多的学业压力。

1983年,美国一家教学质量研究机构发表了《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的学生学业成绩大幅下降的状况,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忧虑,并由此揭开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社会上兴起"回归基础"教育运动,学前教育逐渐被认为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适宜的开端,美国的幼儿园教育也受到影响,小学化倾向开始变得严重。

1984年7月开始,NAEYC为了凸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的差别,认为很有必要建立一套标准作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定的依据。NAEYC管理委员会于是开始研发适宜四岁和五岁幼儿的教育课程。

1985 年,NAEYC发表概括性声明,动员全美著名的幼教学者及经验丰富的幼教人士, 着手整理有关0至8岁儿童的幼教文献和相关研究。

1986 年,美国幼教泰斗波纳德·斯波代克(Bernard Spodek)对所有的幼教研究报告进行了整理,并在《幼儿》(Young Children )杂志上登载了《0~8 岁儿童适宜发展课程》,同年,NAEYC首次提出发展适宜性实践(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 Practice ,即DAP)的概念。从此,DAP理论引起了许多幼教同行的关注。

80年代中后期,早教领域专家大卫•韦卡特(david powell weikart)及其同事通过科学研究得到了可以测量的结果,证实了DAP教育课程方案所带来的好处,同时从社会的成本和收益角度把这种教育理念和社会准则联系了起来,取得了当时的政策制定者以及公立学校决策者的支持。

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中,DAP教育的一些理念也被引入中国,它的"教育要适合儿童发展"、"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等观点开始生根发芽。这是中国的幼儿教育跟DAP教育的第一次非亲密接触。

1987年,NAEYC在官方网站上为DAP理论开辟专栏,并出版了休•布里德坎普(Sue Bredekamp)所著的《早期教育中的发展适宜性课程》一书,对DAP的课程进行阐释,明确提出发展适应性包括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被当时的美国幼儿教育界称为"绿色圣经"。

1991年,NAEYC和教育部幼教专家协会发布联合声明,将DAP课程定义为"一个结构好的框架",明确规定和阐述了儿童学习的内容、过程、情景以及目的等结构性问题。

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发表了《DAP——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新概念》,对1987年版DAP一书的中文含义、发起者、社会背景、理论框架、教育哲学基础以及相关的批评和争议都一一作了介绍,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对DAP的研究中来。

1997年,NAEYC出版了布里德坎普和科普尔合著的《0—8岁早期儿童教育项目中的发展适宜性实践》(修订版),完成对DAP立场声明的第一次修订。将"文化适宜性"单独列出,指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和学习是在多元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并受其影响。

2002年,刘焱教授又发表了《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对DAP的新变化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解释了文化适宜性出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代表着中国的权威幼儿教育专家们对DAP教育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2002年,NAEYC发布《早期学习标准:为未来成功创造条件》,试图将DAP理论与国家对于早期教育的期待结合起来,这也标志着DAP教育理论正在上升到美国的国家战略层面。

2002年之后的几年中,DAP教育在美国幼儿教育界的影响越发深远,并在实践方面有巨大突破,已经成为美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指导性理论。而中国的教育专家们虽然持续关注,但一直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没有对DAP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2004至2014这十年间,幼儿教育专家刘玉新教授(现中国德培研究院院长)及同事多次赴美学习、交流DAP教育理念,并频繁参与多次世界级的发展适宜性教育研讨会。除此之外,还前往幼儿教育发达的德国、英国等国家,对幼儿教育展开实地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

2008年10月,全国幼儿园课程适宜性与有效性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宁波召开,DAP教育首次在较大范围内引起了全国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009年,NAEYC启动了对DAP第二次修订工作,正式发布第三版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立场文件,重点强调了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2010.8,北京师范大学的霍力岩教授,发表了《建构适合中国儿童的"发展适宜性课程"》,代表了中国权威教育界开始对DAP教育进行本土化的探索和研究。

2011.6,霍力岩教授翻译出版了《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的课程与发展》一书,将DAP的权威教育理论正式引进中国。

2014年,中国德培教育研究院在香港成立,刘玉新教授出任第一任院长,成为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DAP教育理论及实践应用的研究院。研究院的专家们在对中国幼儿教育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美国DAP教育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全力在中国推广DAP教育理论,并且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4年8月,中国德培教育研究院下属的幼师培训学院正式对外招生,并将DAP教育纳入培训课程。

2014年11月,京华合木幼儿园选派代表赴美参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年会,在会议上,对中国DAP教育工作的发展情况作了阐述,获得了与会专家们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2015年1月,中国学前教育年会在山东举办,京华合木幼儿园作为受邀方围绕本次年会主题 "发展适宜本地的学前课程理念和实践",深入探讨了如何建设适宜本土的课程等问题,引发了与会老师和专家们的共鸣。

2015年7月,中国德培教育研究院与美国幼儿教育协会达成长期合作伙伴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将共享DAP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同时将共同合作开发一系列的DAP教育课程体系。京华合木幼儿园成为中国德培(DAP)教育认证体系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