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贸易战的政治离不开经济规律

经济学的基本观念,贸易可以让彼此变得更好。因为透过比较利益的分工法则,再进行交易,彼此都可以享受比原来更多的货品。因此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强调贸易自由化、公平化及透明化,期能促进贸易及经济发展,以提升生活水准及确保充分就业。

川普于2016上任后,看到美对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从2001年的800多亿美元,到2016年已经暴增了4倍多。川普及其幕僚不但认为美国没有得到自由贸易的好处,相反的,中国得到太多的好处又抢走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当时中国又提出「中国制造2025」,美国的霸权地位显然受到挑战。因此高举「公平贸易」的大旗,陆续对中国产品施加关税。当时川普还宣称他的关税政策,会让中国厂商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且税收会全进入美国政府。

然而事后的发展,打脸了川普的政策效益。几年下来,美国贸易逆差减少有限,且让美国消费者增加了开支,据统计自关税生效以来,已经使美国公司损失超过1.7兆美元,每年还使美国家庭开支平均增加1300美元。

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者在市场上的购买,是比较后理性的选择。价格由供给需求决定,当课关税时,供给曲线往左移,最后的均衡价格一定往上。消费者、供给者负担多少决定于需求跟供给的弹性。因此课税后涨价,如果需求有弹性,消费者会弹掉,供给者会负担比较多。但如果消费者没有弹性,就必须吞进去价格增加的涨幅。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显然很多是美国消费者的必需品,因此造成物价上涨,美国消费者也多负担了。据路透社报导,代表包括沃尔玛在内的数千家美国零售商的全国零售联合会,过去已经几次去信敦促拜登降低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

美国财政部长叶伦在5月下旬 G7财长会议前对媒体表示,她正在拜登政府内部倡议取消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一些「不是很有战略意义」,但会损害美国消费者与企业的关税。这一表态是叶伦自2021年年初就任财长以来至少第五次公开呼吁重新考虑对中关税问题。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达利普·辛格也曾表示,美国对华加征部分关税「缺乏战略目的」,联邦政府可降低对自行车、服装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以帮助抑制物价上涨。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报告(No PB22-4)认为,如果取消川普政府对中加征的关税及以「国家安全」为名加征的钢铁关税等,可以降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约1.3个百分点。这对削减现在高达8%多的CPI,有相当大的帮助。

过去,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一直是反对取消对中加征关税的代表人物。然而,其实叶伦与戴琪在对关税问题上的分歧就如同两人在华盛顿的办公室,一个在白宫西侧,一个在东侧。叶伦任职的财政部必须要考虑美国的经济问题并控制通膨,戴琪的美国贸易代表处的职权范围主要是美国的贸易政策。两者差异决定了两人的政策不同思维。

但是戴琪3月底也已经改变。她在国会听证会时表示要拿出新办法遏制中国「损害」美国利益的经济行为,她认为关税在内的传统贸易政策工具已经不够,美国需要更新的工具应对。

总之,拜登总统现在的选择也很简单,要考虑取消关税的标准,应该是依经济规律,该考虑消费者比较没有弹性的,也就是与民生关系最大、替代性最弱或者不涉及与美国直接竞争的行业,包括轻工业、金属加工、家具、电气、机械、汽车零件等产品。另外,美国未来的政策还应该是往科技、智慧财产权的方向去与中国争论,这比较让中国信服,而不是用霸道的方式,破坏自由贸易,阻止了货畅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