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强势美元不再?

强势美元目前暂难取代,但面临六大隐忧,IMF所公布美元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占比由2014年的62.32%下滑至2023年第三季的59.2%,整体而言,美元在国际的重要性并未见明显减弱。图/美联社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的资料显示,全球央行外汇存底中,美元所占的比率由2023年第二季的59.4%,下滑至第三季的59.2%,是2022年第四季以来的新低。此现象是否意味着美元的国际地位已经产生动摇,强势美元不再?

奠定美元的国际地位,主要源自于1944年7月1日由二次世界大战44个同盟国的国家代表,于美国新罕布夏州布列敦森林公园华盛顿宾馆召开的布列敦森林会议所达成的协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该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协议书》,并成立两个国际重要金融机构。一为世界银行(World Bank)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另一为IMF。

■布列敦森林制度 奠定美元国际地位

在此协定中,有关各国货币间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与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作成两个主要共识:一、取消成员国之间经常帐户交易的外汇管制;二、实施「固定汇率」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且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施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为维持制度的稳定,美国联准会需保证美元按约定价格兑换黄金,以支撑成员国对美元的信心。此外,美国要提供足够的美元作为国际消债工具。在此制度下,俨然形成全球主要国家是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中心的货币制度。

在布列敦森林体制中,美元要维持稳定才能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接受,此要求美国维持外贸顺差;另一方面,全球要获得足够的美元,则美元需出现外贸逆差,但逆差会使美国外汇准备下降,美元贬值。此即是经济学家罗伯.特里芬在1960年代提出的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

在1950至60年代,美国联准会的黄金准备占全球黄金储备的75%,由于连年贸易逆差,至1968年时,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至102.1亿美元,只有对外流动负债687亿美元的15.9%;丧失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森宣布美元贬值并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列敦森林制度名存实亡。

虽然布列敦森林制度在1973年2月崩落,但在实施的期间,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不仅稳定了当时的国际金融秩序,且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与国际清算工具,弥补黄金不足的困境,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进行。况且,要成为国际重要流通货币的要素还包括:国家政经影响力、经济规模与竞争力、财政收支与债务比率、研发与创新、贸易量、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金融法规的国际化、金融市场的国际连结性、资本市场的流通性,与政经与金融情势的稳定…等。因此,即使布列敦制度已不复存在,美元依旧是国际最主要的交易货币。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资料显示,近十年来国际经济尽管历经了美中贸易纠葛、新冠疫情与俄乌战争等冲击的洗礼,美元在全球外汇交易的比重由2013年的87%上升至2022年的88.50%,同期间IMF美元在特别提款权(SDRs)由41.9%增加为43.38%,而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美元的支付比重亦由39.52%攀升至41.89%。故虽然IMF所公布美元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占比由2014年的62.32%下滑至2023年第三季的59.2%,整体而言,目前美元在国际的重要性并未见明显减弱。

■强势美元暂难取代,但面临六大隐忧

美元的国际地位并非稳如磐石,其可能隐忧包括:一、中国、印度、东协等新兴国家经济实力崛起,为避免过度依赖美元,可能选择以人民币或美元以外货币交易;二、美国动辄与国际金融与监管机构对他国进行金融制裁,亦使遭制裁国家转向积极寻求替代美元货币;三、国际石油与原物料,转以非美元方式交易的倾向;四、本币结算(Local Currency Settlement)发展趋势;五、国际加密货币的发展;以及最重要的,六、美国债务占GDP比率的大幅攀升与政经社会的不确定性。虽然上述负面因素在短期并不足以撼动美元的国际地位,随着时间的演变,大厦的根基会不会逐渐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