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之王》说:拒看《黑暗骑士》无法解决暴力 

姚南宏

读完李家同教授的《我建议拒看《黑暗骑士》--美不禁枪,怎让黎明升起?》,我直觉想起另一部麦可摩尔(Michael Moore)拍摄的《科伦拜校园事件》,此部纪录片美国枪枝泛滥的情况,用镜头语言痛批枪枝泛滥所造成的乱象

只是李家同先生从《黑暗骑士》跳接到典型批判暴力电影逻辑,确实有些走步的嫌疑。

请恕我引用这一块文字

「美国的爱枪文化,美国强大的武器工业,及美国的电影及电玩工业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三角形,也使得惨剧一再上演。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武器工业以及电影电玩工业对全世界都有强大的影响力,也在带领人类走向黑暗。他们使得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对暴力不再厌恶,有很多人甚至喜欢暴力。如果我们希望世界走向光明,最彻底的办法乃是使下一代有一颗更加柔软的心。如果下一代厌恶暴力,拒看过分暴力的电影,绝对爱好和平,痛恨世界上的武器工业,政客们就能摆脱武器商的控制,世界才可能会有真正的和平,我们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照目前情况下去,像蝙蝠侠屠杀这种惨剧,一定会再发生的,也一直会有无辜的人死于武器商之手的。」

玛丽莲曼森影片所言,其实也回应了李家同先生的论点。(影/取自YouTube)

其实电影探讨暴力,并非都是要让这个世界更为暴力,许多时候是希望观众深思探讨暴力的本质

例如《军火之王》(Lord of War),里面呈现出一个最关键的元素,人类对于军火的态度,就跟畜牧业一样,无法直视整个产制流程的血腥,只好在城市选泽逃避与假装看不见。

拒看《黑暗骑士》无法解决地球上的暴力,如果从浅显的历史观点去看,早在电影中的暴力出现之前,人类已经学会互相屠杀。

我亦无法分辨城市中的冷调暴力,与原始丛林中的暴力,哪一种比较暴力。

美国的枪枝政策牵涉太广,从电影观点来看,在西部电影时代就可略知一二,枪对于美国人跟台湾人是不一样的符号。如果用台湾的状况去反美国的枪枝,就和外国人不懂槟榔西施为何存在是一样的道理

刚刚听到有同仁说,有人寄信来要《ETtoday新闻云》删掉李家同教授的文章,我只想说,就算他是知名学者,仍然有发表言论的自由。

这是一篇可受公评的文章,而不该是沦为人身攻击的文章。

亲身感受到暴力,与分析电影中文本的暴力是两回事。与其说是美国宪法赋予该国公民拥有枪枝的权力,不如说这是根深蒂固的一种价值观,至于要对这样的价值观进行拆解。

恐怕比拆解我已经很陌生的65K2还要难上千倍。

用一句话批评李家同很容易,但是要跟李家同一样,固定发表文章阐述自己论点的人不多。

当然,蝙蝠侠是一个不用枪的英雄。我们应该观看他对于暴力的态度与挣扎,英雄仍需接受人性考验

与其拒看《黑暗骑士》,不如多看几部电影,更全面性地感受暴力的各种面向

因为,在城市中也有暴力,在网路更是容易出现不理性言语暴力,如果要洁癖性地完全去除暴力。

就得离开群体生活,上演另一部《浩劫重生》。

▲《军火之王》片段。(影/取自YouTube)

(姚南宏,ETtoday新闻云社群编辑花名GO。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