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有多少座清真寺?当地人都回答不出来

开罗有多少座清真寺?”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切统计,但据当地人估算大约有3万座。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而到了埃及首都开罗,则是“一塔一世界”,每一座宣礼塔下都有一座可以讲故事的清真寺,它们是穆斯林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也是伊斯兰绚烂文化的源泉,这些涌入天际的宣礼塔是很多人到访开罗最难忘的第一印象。

探访“清真寺之母”

在开罗,清真寺数目如此之众多,而每一座都有其自身的特色,超过百年历史的清真寺就有上千座。其中,阿穆尔清真寺是开罗的第一座清真寺,可谓当之无愧的开罗“清真寺之母”。

阿穆尔清真寺建造初期的结构十分简单,其全称为阿穆尔·伊本·阿斯清真寺,始建于公元642年。当时只有一个长25米,宽15米的长方形院子,院子正中央是礼拜殿,四周有4条柱廊围绕。说起它的建造历史,不能不提到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公元641年,阿拉伯著名将领阿穆尔·伊本·阿斯在攻占埃及后,放弃了作为基督教堡垒亚历山大城,而重新选择另建新都。

传说,士兵们当时在搭建帐篷时,一只鸽子飞来搭巢下蛋,阿穆尔认为这是象征着阿拉伯军队战无不胜的吉兆。于是,就在帐篷的位置,也就是今天开罗范围内营建了“福斯培特城”,同时引进了伊斯兰教,并在新城中心修建以他名字命名的清真寺。

后来,阿巴斯王朝的埃及长官阿卜杜拉·伊本·塔西尔在公元827年扩建了阿穆尔清真寺,使其面积达到上万平方米。至此,阿穆尔清真寺的格局基本确定。公元10世纪,这座清真寺被饰以极其精美的镀金雕刻,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富丽堂皇的寺院之一。

东西方交融的“蓝色清真寺”

登上开罗城的制高点——位于穆盖塔木山萨拉丁城堡时,一座酷似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的建筑就会矗立在人们面前,这是一座以十九世纪埃及的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命名的清真寺,完美融合了东方伊斯兰建筑风格与欧洲建筑特点。百余年来,它一直俯瞰着开罗,目睹着这座中东名城的变迁。

从萨拉丁城堡入口到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的小道,两侧高墙耸立。在清真寺大殿外有一个巨大的庭院,正中的石亭旁有一座来自法国的时钟。1831年,阿里慷慨地将位于卢克索神庙内的一座拉姆西斯二世方尖碑赠送给王路易·菲利普一世,1846年,菲利普一世送给阿里时钟作为回礼。时至今日,方尖碑仍矗立在卢浮宫旁的协和广场上,而这座时钟则不知在何时停止了走动。

由于阿里的奥斯曼帝国背景,来自希腊的建筑设计师采用了土耳其式的多层圆形大拱顶与细长的宣礼塔,80多米的尖塔像两把利刃直刺云霄,巨大的圆顶阳光的沐浴下熠熠生辉,显示统治者权威的至高无上。

走进清真寺,四个雕刻精美的大理石立柱映入眼帘,殿堂内悬挂有美丽的圆球形灯,散发出黄色光亮,穹顶上的瓷片反射着灯光的色彩斑斓,透过五彩玻璃,阳光也变换着动人的色彩,衬托出整个大殿的辉煌气势。

走出大殿,向外远眺,开罗全景浮现眼前,据说当年拿破仑就是在这里用大炮征服了开罗。你可能看不到金字塔,但一定能够看到高高的宣礼塔,它们是涌入天际的风景线,这为“千塔之城”做了最为恰当与生动的脚注。

市井中的阿拉伯最高学府

开罗的清真寺,除了见证历史、见证变革,也见证着开罗市民的热闹生活。无论白天夜晚,水烟馆咖啡馆都是开罗最热闹的所在,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他们都愿意点上一壶水烟、来上一杯红茶,简简单单地坐上一整天。而在这市井生活的不远处,就是阿拉伯世界的最高学府——爱资哈尔清真寺(爱资哈尔大学),那里则别有一番风味

按照宣礼塔的指示,穿过略显嘈杂的哈里里市场,一头扎进这座始建于970年的古老清真寺,突然感觉周围立刻安静了下来。人们不急不缓地走在清真寺那宽敞的院落中,埃及的阳光总是微微炽烈,而静静地坐在寺内广场边上,靠着长廊的柱子,阳光撒到脸上,伴着徐徐微风拂过,使人感到一切是如此的美好,内心因哈里里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与水烟的诱惑而产生的躁动早已不知去向了哪里。

不远处,传来穆斯林诵读《古兰经》的声音。这里既不像吉萨的金字塔、也不似卢克索的神庙,因为那里有太多的游人,在沉重的历史内核外包裹着一层商业化的世俗,让真正的访者感到窒息。爱资哈尔清真寺似乎没有历史与现实的清晰分野,在这里,历史就是现实,而现实也正是历史,它隔绝了喧闹,甚至也隔绝了时光。

正如爱资哈尔的原意为“永远鲜艳”一般,一千多年以来,爱资哈尔清真寺用自己的矗立,阐明了不朽的含义。有人评价称,爱资哈尔清真寺是伊斯兰文化的精华,正如有埃及诗人这样形容到:“爱资哈尔清真寺远比帝王尊贵,因为它的地位更受人钦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