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建中、台大很遗憾? 建中毕业生揭「拚学历」的代价

▲建中有著名校光环。(图/记者一中摄,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念书、求学本身是件正面的事,但台湾人「文凭至上」的学历情结,被认为是增加孩子痛苦、浪费时间,甚至忽略一技之长的重要,而埋没了不同领域的「天才」。一名建中毕业直指学历竞逐是浪费时间,尤其投入大量时间做这些事,完全不符合长期效益

对于前几志愿高学历,这种广泛流传、难以动摇的刻板印象误导社会分配资源决策,也限制了年轻人生涯规划,甚至在他们或其父母心底,埋下莫须有、无来由的遗憾。建中毕业生谢宇程在「商周」提到,「读建中的时候我并不活跃,但毕业后因为社团关系,接触了至少3到4届的学弟;而在台大的时候,除了社团,加上广泛修课,遍及各科系学院,上下至少7届」。

他表示,「大约有1%的人是某方面的天才,有数学物理软体程式,有些人是思想深度。他们在建中和台大的时候,却不见得快活风光,因为他们特别,特别到"怪怪的"程度,可能不太会打理外表,说话表情僵硬,对一般人的喜好没兴趣,还有些人因为娘娘腔被欺负。」

▲许多家长都希望儿女考上好学校

有20%相当聪明,花一定的时间读书,可以表现不错;60%的人整体不笨,其他方面不见得有明显长才,但在「读书和考试」上够擅长、又够努力;还有不少学生,也许很拚或运气好进到建中、台大,但他们迷惘、没有动力目标

其实名校生有较好的表现,或许就是建立在社会的偏见上,「我觉得你们比较优秀,有机会优先给你们试试看。」因此一开始便得到比较多的机会,后来整体能见度较高,也不足为怪。

投资在学历竞逐有没有好处?「有,但也有代价」,要拚学历,总需要配合升学制度,投入大量时间、心力,去做没有长期效益的事,像是重复做考题、累积志工干部资历,「放长时间来看,投注这些时间心力都是浪费」。

谢宇程表示,这几年他在台湾结交许多朋友,「在经营管理创业的长才上,一般国立大学毕业生的表现平平;反而有些台科大、辅大毕业生,后来在事业上的表现让我亮眼惊艳。当他们能够在事业上有优秀的表现,谁又会去看他们之前的学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