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零部件一季度财报:行业全面复苏,风险挑战犹存
大陆、麦格纳、李尔、布雷博……近日,随着跨国零部件企业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的发布,大多数企业均实现营收与净利润的同比上涨,一改过去两年“降”字当头的颓势,迎来行业全面复苏的春天。
“今年第一季度,尽管遭遇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以及疫情阴霾尚未消散等不利影响,但跨国零部件企业还是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这其中既有市场驱动的因素,也是零部件企业主动拥抱产业变革加速转型的收获。”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加速转型”是关键词
“博世在电动出行转型的浪潮中处于领先阵营,并凭借人工智能优势拓展了软件业务。”正如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博士所言,加速转型成为跨国零部件的共同选择,也是一致的特征。
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博世在加速转型。在动力总成领域,电动出行正成为博世的核心业务,前期投资额已达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9亿元),电气化动力总成零部件的销售额以领先市场两倍的速度增长,增长率约为40%。博世计划到2025年实现5倍的销售额增长,达到约50亿欧元,并提前一年实现盈亏平衡。截至2020年底,博世已赢得超过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8亿元)的订单。而且,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7%。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深刻影响每一家零部件企业,转型已是必由之路。今年第一季度,大陆集团用于智能网联的中央高性能计算单元的订单总额上升到约50亿欧元。这些计算单元已在大众汽车的ID.3、ID.4和中国市场的ID.6,以及现代汽车等车型上应用,未来还将搭载于更多电动车型上。今年第一季度,大陆集团营收达到124亿美元,同比增长8.6%,净利润更是同比上涨65.2%。
在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中,麦格纳的动力和智能技术部门表现突出,营收同比上涨25%至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而且,麦格纳还与Fisker和以色列初创企业REE Automotive等新造车企业合作生产电动车,预计到2023年,其50%代工生产的汽车都将是电动汽车。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发力转型。爱信精机与电装、丰田继2018年联合出资设立智能化软件公司后,不久前又联合成立了电动化合资公司,专注于研发和生产电动化驱动模块。而对舍弗勒来说,近年来,电驱动业务在其整个汽车事业部中的营收占比不断攀升。在采埃孚方面,今年1月其正式成立了新的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由原乘用车传动技术事业部和电驱动事业部合并而来,彰显了采埃孚向电动化转型的决心。
“转型不仅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也已经成为跨国零部件企业的共识,坚定转型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跨国零部件企业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数据凸显的正是这一显著特征。”东方证券分析师覃筱鹏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市场风险不容忽视
任何事物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年一季度对于跨国零部件企业而言,除了疫情影响之外,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涨价也是干扰因素。
在芯片短缺危机中,许多相关的零部件企业都受到波及。而其中博世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是此次受芯片短缺影响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博世也曾一度告急。大陆、天纳克、维宁尔等零部件企业都遭遇了芯片短缺的问题。“芯片短缺已导致一季度产生额外成本。”维宁尔首席执行官詹?卡尔森表示,“我们预计这些动荡因素将持续到第二季度,其后才会逐渐减缓。”
去年的全球疫情发生以来,从钢材、铝材、塑料到橡胶、内饰材料等价格上涨,均给零部件企业带来始料未及的影响,部分轮胎、零部件企业不得不上调价格。财报中的一些数据,透露出企业的隐忧,也表现出企业迎战困难的信心和成绩。
面对未来,零部件企业仍然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与挑战,但企业仍在以行动抵御风险。财报透露,博世已成立全新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发力自动驾驶、软件、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等。博世方面认为,危机尚未结束,2021年全球经济将缓慢复苏:“尽管挑战重重,我们的目标仍然是在重要的业务领域和地区,追求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
在风险与挑战并存的现实面前,企业的表现也有不同。李尔乐观看待2021年汽车行业发展,预测全球汽车产量将上涨9%左右。其表示,2021年至2023年,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1亿元)的待交付订单,可以很好地支撑其业务增长。佛吉亚同样较为乐观,其预计全年营收将至少达到16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85亿元),营业利润率约为7%,接近疫情前水平。而法雷奥则持谨慎态度,其理由是,因为芯片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2021年的营收目标是1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17亿元)。
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此次一季度财报中透露出,绝大多数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不仅在收益上得益于中国市场,而且也将未来的布局重点聚焦于中国市场。
财报显示,2020年博世在华销售额达1173亿元,同比增长约9.1%,创下了在华销售额历史新高。2021年第一季度,更是实现了54.4%的同比增长速度。“疫情爆发后,中国市场的率先复苏和积极发展态势,拉动了博世集团2020年全球的业绩表现,远好于去年年初的预期。”邓纳尔表示,“中国是博世的重要战略基地,更是创新基地,我们将会加大投资力度。”过去十年间,博世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额超过500亿元。博世2020年底建成的无锡氢燃料电池中心,于今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此外,博世苏州MEMS传感器测试中心,作为博世在欧洲以外的第一个半导体测试中心,将于2021年正式启动扩建。
今年4月,大陆集团与地平线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以中国市场为重点,将地平线的AI芯片和算法整合到大陆集团的摄像头和中央计算单元中。同时,大陆集团“智慧道路解决方案”项目落户长沙,而专注于电气化动力总成研发的大陆天津研发中心预计2021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李尔电子系统事业部也在中国展开布局,吉利、红旗等都是其客户。2021年第一季度将有客户车型项目量产,其中之一就是长城T5 SUV接插件项目。今年,包括吉利D-SUV线束、领克EX11 PHEV和沃尔沃S60/S90的电池管理系统等多个项目也将进入投产阶段。
在中国市场,麦格纳此前联手北汽成立合资公司,在江苏镇江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另外,2020年12月底,麦格纳与韩国LG电子联合成立电动汽车零部件公司,计划将在韩国仁川工厂和中国南京工厂生产电机、逆变器、车载充电器。
“看重并布局中国市场,正在成为跨国零部件企业的新选择。”薛旭认为,中国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中立于潮头位置,巨大的市场需求就是对跨国零部件企业的吸引力。“一个潜力巨大且开放的中国市场,会越来越有魅力。”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