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的陪伴 王靖惇戏说父亲的孤独
编导王靖惇在疫情下和观众分享最新作品《如此美好》,描述与父亲相处间的遗憾。(国家两厅院提供)
疫情让演出停摆,但创作没有假期,新点子实验场特别安排网路直播会,邀请创作者和观众谈论最新创作进度,其中编导王靖惇,近期以父亲为题材创作,在疫情之下,透过作品谈论父爱以及和观众分享人生必须把握当下。
王靖惇表示,他的人生中有两个父亲,一个是亲生父亲,另一个是四川爸爸,也就是他的姨丈,他从小因爸妈忙于工作,经常到姨丈家,两家关系非常亲密,但两个父亲,却接连在2017、2018年过世,他沉淀思念与悲伤,酝酿了两年,编创作品《如此美好》,献给两个爸爸。
王靖惇1983年出生于台中,毕业于台大戏剧系与戏剧研究所,在2017年至2018年间,担任台中国家歌剧院驻馆艺术家。平常在剧场担任编导与演员,曾编创的作品有《想像的孩子》、《病号》等。
王靖惇表示,他的父亲是个浪漫而贴心的人,「他很喜欢开车到处跑,像是特地从台中开车到丰原,帮妈妈买早餐,或是去彰化八卦山喝咖啡,自己去看电影,好像只要给他一台车,他永远都不会无聊。」
王靖惇表示,在编创过程,他透过记忆,想像父亲一天的生活,「我发现爸爸虽然可以自己做这么多事,但其实他很寂寞,他从来没告诉过我他的寂寞,我觉得很抱歉。他其实最期待的是,我能多多陪在他身旁,而我离家读书、工作,总觉得来日方长,留下很大的亏欠感。」
王靖惇说,父亲生前很想去新加坡旅游,未能如愿,他在《如此美好》剧中,安排一名父亲在候机室,等待儿子前来,一同去新加坡旅游,但不料儿子迟迟没出现,父亲在面对自己的担忧与焦虑时,必须做出决定,要等待儿子来会合,还是自己先出发。
《如此美好》的剧名,是来自王靖惇到照护中心探望姨丈的启发,他表示,「当我看见80岁的姨丈,身上的皱纹和斑点,那是岁月的痕迹,其中包括了我与他共处的30多年岁月,那不是衰老,而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