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头寸一词太难听! 央行提三点说明怕误导民众

▲央行总裁杨金龙。(图/记者戴瑞瑶摄)

记者刘姵呈/台北报导

对于外界习惯银行存、放款间差额称为银行的「烂头寸」,央行认为太难听!今(27)日提出说明,银行收受存款资金本来就不能全数用于放款;且若将准备金金融资产投资概称为烂头寸,这个说词误导社会大众

媒体日前报导,据金管会公布国银最新营运概况,9月本国银行存款虽减少,但放款也增加,使得银行存放比提高到73.25%,是今年以来最高,代表烂头寸减少。

中央银行今日指出,第一,为保障民众存款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使银行可随时因应民众提领现金等需求,依相关法规规定,银行收受存款必须提存一定比率作为「应提存款准备金」,以及购买容易变现的金融资产,这部分则称为「流动准备」与「高品质流动资产」。扣除上述法定用途后的存款资金,银行才可自由运用于放款与其他用途。

第二,央行也表示,银行可自由运用的资金不会全部用于放款,但因放款收益率较高,银行多会优先承做放款业务,放款后的剩余资金,则参照各银行财务操作策略,依收益率高低与到期期限的长短,作各项资产配置,例如购买商业本票公债公司债及央行存单等金融商品,而这些金融商品仍具一定收益率,不应全部视为烂头寸。

最后,银行为了因应不确定因素,会保有不具收益性的「超额准备」,超额准备虽不具有收益性,但银行为因应资金调度需求,例如客户临时需动用贷款额度或提取大额存款等,必须保有部分资金,因此不宜将存、放款差额全部视为银行的烂头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