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恶魔城游戏有很多,桑塔是其中不能错过的一个
1994年,Erin Bozon从一次露营活动中回来后,突发奇想地创作了一位梳着紫色马尾辫,身穿舞女服装的少女形象。紧接着,她又与丈夫,WayForward现任创意总监Matt Bozon一道,陆续创作了许多同样异想天开的人物,并逐步构成了完整的世界观。终于,在2002年,以这些人物为核心的游戏正式发售。有趣的是,用少女的名字命名的游戏标题,采用的正是当初那座露营营地的名称——桑塔。
草创:《桑塔》(2002)
1981年《大金刚》发售,在不同平台间进行跳跃、翻过障碍物或是攀登梯子的游戏方式,首次将“平台动作(Platformer)”的概念引入到动作游戏的分支当中。限于当时的街机性能,《大金刚》的游戏内容被浓缩到了单一的屏幕场景内;到了80年代的中后期,加入卷轴功能的同类作品才相继推出,一时间引领了业界的风潮。
《大金刚》
1984年,由TAITO发行的《影之传说》,想必至今都是老玩家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同年,NAMCO推出《吃豆人大陆》。在这款以自家IP吃豆人为主角的游戏中,平台动作游戏的元素就已几近完备,包括升降平台和多段跳的设定。1985年,传承自《大金刚》的《超级马里奥兄弟》发售,再度掀起波澜。
次年,不甘落后的世嘉先后推出了《Alex Kidd》和《Wonder Boy》。除了传统的平台跳跃模式,这两款作品都融入了动作冒险与角色扮演的要素:不仅有着丰富的游戏场景,还加入了可供玩家购买强化道具的商店。这些作品无一不为之后的同类作品提供了设计范式,这其中《桑塔》赫然在列。
《Wonder Boy In The Monster Land》(1986)
如果说这一切都还只是前兆,那么,待到桑塔诞生的1994年,正是这段历史的黄金时代。
90年代,随着游戏产业的16-BIT化,借助全新主机性能的平台动作游戏不但画面为之一新,内容也愈加丰富。任天堂手握《超级马里奥世界》,而世嘉也推出了著名的《索尼克》系列。正如马里奥之于任天堂、索尼克对于世嘉的形象树立功不可没,这一拟人化的形象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以至于其他厂商争相效仿。
而以《超级银河战士》与《恶魔城:月下夜想曲》为代表的Metroidvania游戏更是将平台动作游戏推到了全新的高度。非线性的开放世界设定极大拓宽了玩家的视域和体验空间;传统的道具拾取早已不是街机式的分数叠加,更多被赋予了永久强化的功能;击败BOSS解锁特殊能力以进入全新区域的设计,更是对无数独立游戏制作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1年GBA正式发售,然而初代《桑塔》却依旧选择了当时已经连续发布了数款游戏的GBC平台。计划中于GBA平台发售的续作在不远的将来胎死腹中,这就令本作实质上成为了GB系主机上的最后一部桑塔。但是与新世代的失之交臂,并没有影响这款游戏本身的高素质。
《桑塔》游戏截图
考虑到其创作的年代,《桑塔》的设计有着鲜明的Metroidvania特征:相对开放的游戏世界中,分布着数个形态各异的迷宫;玩家需要在探索中寻找进入迷宫的方法,通过击败位于深处的BOSS,获得关键道具或能力继续探索下一个迷宫,如此反复。
不同于传统动作游戏中的刀光剑影或是枪林弹雨,采用了女性作为主人公的本作,暴力手段要“温柔”得多。设定上拥有一半精灵血统的桑塔,主要的进攻手段是驱动魔法来挥动她标志性的马尾辫——这就使人蓦然想起了《恶魔城》里的长鞭。对应后者的魔导器(Relic),桑塔独创了通过舞蹈变身为其他动物形态的魔法系统;经典的弹墙跳、冲刺和飞行,都是借助不同动物的技能来实现的。
经典的跳舞变身
作为非线性的开放世界,设计者既需要延长玩家的探索时间,又必须减少枯燥的重复移动,因此远距离传送不可或缺。在本作中,传送功能的开启需要玩家在迷宫中收集一定数量的道具;有意思的是,传送功能的使用也被整合到了舞蹈系统当中,通过输入一连串的舞蹈指令来传送到相应区域。另外说起收集要素,不可不提及本作的昼夜交替系统。收集要素之一的萤火虫,只有在夜间才会出现。这就意味着,游戏时间于无形中再度延长了。
就GBC的机能而言,桑塔的人物动态已经趋于完善,单是在城镇中移动就能欣赏到她马尾飘摇的倩影。跳跃和攻击的流畅度自不必说;下坡时的滑动前进,和用以穿越狭窄通道的匍匐移动,在本作中都已成形,并为续作采纳继而成为系列特色。趴下时桑塔不断抖动的翘臀,与她性感的舞女形象一起,共同成为了这一人物的标签式特征。
桑塔的“屁股进化史”
纵观业界历史,以阿拉伯文化作为题材的游戏屈指可数,鲜有《波斯王子》或是《阿拉丁》这样充满中东世界风貌的作品。而桑塔系列的异域风光,实质上与《阿拉丁》一脉相承,毕竟根据制作人Matt Bozon的自述,他曾深受这款游戏的影响。但除此之外,桑塔的世界中还融合了其他的元素与文化符号。
如前所述,桑塔拥有一半的精灵血统。精灵(Genie)作为伊斯兰神话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兰经》中被反复提到。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灵魂或鬼怪,精灵本身就有着善恶之分;其存在不仅是单纯的灵体,还拥有现世的形态,能够被人类所感知。著名的阿拉伯文学《一千零一夜》中,精灵就以“神灵”或是“魔鬼”的面貌出现在不同的故事当中,扮演着引领情节发展的角色,为之增添了奇幻的色彩,恰与桑塔的世界观不谋而合。系列续作中,甚至直接引用了阿拉丁与神灯的故事,将具有魔力的油灯作为贯穿剧情的核心道具——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续作中的关键道具——神灯
游戏中的舞蹈变身魔法,也反映着阿拉伯地区的风貌。桑塔的外形大致参考了波斯舞女的特点,后者以颜色艳丽的暴露衣着而闻名;变身时所跳的舞蹈,则是中东地区历史悠久的肚皮舞(Belly Dance)。这二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桑塔性感又不失可爱的人物外在。
桑塔这样的舞女形象之外,还有其他中东风格衣着的角色出现在游戏中。他们或是一身阿拉伯大袍的装扮,又或是把头巾缠成印度锡克教徒的模样,这些人物的设计皆体现了现实中该地区民族与宗教的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游戏又加入了西方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诸如被西方文艺界大量引用的民俗概念中的丧尸(Zombie),又或是希伯来神话中的石人(Golem)等等。
和桑塔尬舞的丧尸角色Rottytops
传统的伊斯兰风格建筑所构筑的游戏场景中,还包含了近现代科技的元素。本作的剧情,便始于反派抢走了曾经埋藏于地下的蒸汽引擎设计图纸。这个犹如童话的故事,最后在与一台巨大蒸汽机器人的战斗中落下帷幕,委实给人以惊喜的荒诞之感,其世界观的杂糅程度可见一斑。
传承:《桑塔:“危险”的复仇》(2010)
2010年,《桑塔》正统续作在玩家长久以来的呼声中终于登陆DSiWare平台。在这之前,WayForward已经为其他厂商开发了许多玩家耳熟能详的作品。这些大部分是掌机平台的授权作,以动作类游戏居多,比如知名的《海绵宝宝》系列,以及漫威的《蝙蝠侠》和《X战警》等改编作品。其中于2007年发售的《魂斗罗4》,可谓个中经典。
作为系列20周年的纪念,本作的画面表现上佳。游戏中充斥着大量的经典动作游戏元素,从平台跳跃、攀登到钩爪一应俱全,无一不勾起玩家们对“黄金时代”的集体回忆,因而收获了无数赞誉。
《魂斗罗4》游戏截图
凭借着自GBA到DS平台游戏制作的丰富经验,桑塔系列的续作很好地继承了《魂斗罗4》以来精细的点阵画面与流畅的像素动画。游戏不仅以分层远景来拓宽画面的纵深,本身也通过不同层次场景的叠加,扩大了可探索的范围。玩家在游戏中可以踩踏特定的单向传送板块实现场景的切换,而这一设计也被利用到了解谜的部分,许多场景的抵达,都需要数次切换才能找到正确的路径。
虽然前作的多城镇设计不复存在,所有内容都被整合到了一张地图之内,但探索要素却不减反增。主线迷宫之外,地图各处都设置了长短不一的隐藏迷宫,其解法需要玩家针对不同地形,有效利用传承自前作的舞蹈变身系统。本作中可探索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到了水面之下,桑塔不但可以变身美人鱼进入水底,后期还设置了特殊的水下仿射击类游戏关卡,一如前作中独特的赛跑游戏。
世界地图
剧情方面,几位系列知名反派都于本作中正式登场。崇尚武力的Ammo男爵接受市长的委托保护主角所居住的城镇的始末,以及后来围绕夺回神灯而展开的冒险,都预示了续作的存在;而有着滑稽的章鱼外形,性格我行我素的Squid男爵,更是为整个系列增添了无数笑果。
本作在通关后,增加了额外的挑战模式。该模式下,桑塔会换上更加性感的埃及风格装束,在减少魔法消耗和损失防御力的前提下进行游戏。自此,通关后的特殊模式也成了系列定式。
通关后开启魔法模式
21世纪到来的前夕,游戏本身也迎来了从2D到3D的过渡时期。在平台动作类游戏领域,日益强大的游戏主机性能带来的是玩家对3D技术的瞩目与期待;与之相对,早已迈过了鼎盛时代的传统2D风格游戏,渐显衰颓之势。
在这股3D化风尚之下,许多厂商纷纷投身其中,推出了一系列应用了3D建模、但本质上仍是2D的游戏。比如N64上的《星之卡比64》,其3D画面并没有动摇平台跳跃的基本模式。这类游戏往往被归到2.5D的类别当中,可以说是完全3D化的跳板。而传统的平台动作类游戏,则纷纷转移阵地,试图在便携式设备上延续经典。
这一时期,WayForward自身也积极做出了改变与尝试。就在2011年、续作发售后不到1年的时间,桑塔便出现在了IOS平台之上。这一举动不可不谓大胆。
IOS平台游戏截图,可见UI对应触摸式操作进行了重制
比起有着长年开发经验的旧有游戏主机,并不具备实体游戏控制器的IOS平台对任何传统游戏开发者来说都是未开垦地带。对此,WayForward不仅调整了画面以适应视网膜屏幕的分辨率,还对游戏中的几乎每一处平台进行了宽度的调整,以配合反馈稍显欠缺的触屏操作,力求控制难度,还原DS上的体验感。
制作人曾经在访谈中说到,桑塔系列一直是公司用以测试新平台技术表现力的试水作品。这背后所反映出的,是经年累月的情怀与对自身技术的信心。结合今后的发展,他们显然看得很远。
剧变:《桑塔与海盗的诅咒》(2014)
上世纪90年代2D平台动作游戏的浪潮似乎早已被新世纪的洪流冲散,伴随着游戏主机性能的大幅提升,3D游戏日渐成为主流。在这其中,作为WayForward25周年纪念的系列续作却依然坚守着2D风格的神髓。然而比之前两作,本作变革力度可谓空前。
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彻底的Metroidvania式革新。系列独创的舞蹈变身系统被直接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与《恶魔城》中别无二致的魔导器系统。前作剧情中,桑塔已经失去了精灵血统所带来的魔力,因此无论是多段跳还是飞行,都必须借助额外的道具。在这一点上,本作也尽显创意:为了跳跃到更远的平台,桑塔会高举宽大的海盗帽乘风滑翔;为了实现多段跳的功能,则采用加农炮的形式——不断朝地面开火,借助其反作用力上升。
可以在空中滑翔的海盗帽
菜单中新增了地图功能,并标示出了存档点和传送点所在的方位。浅蓝色地图中交替出现的红色(存档点)与黄色(传送点)标记,完全是恶魔城式样。然而游戏对于Metroidvania的致敬远不止于此。且不说整体氛围的塑造,游戏的终章,就发生在宛如恶魔城最上阶的地区;最终BOSS战之前,桑塔所持有的道具被海盗大师一一收回的画面,更是像极了《月下夜想曲》开篇,阿鲁卡多被死神取走装备的场景。
“Shantaevania”:本作有着浓厚的恶魔城风格
在本作中,收集要素直接标注在了地图上,以此为契机,加入了系列首创的以收集要素决定剧情走向的多结局设定,BAD END和GOOD END分别对应了通关后不同CG的解锁。此外,通关后的要素也与恶魔城系列的二周目相类似,新增了初期便解锁全部装备的“海盗模式”;如果玩家能在2小时内速通,将会获得全新的结局CG。
前作中通关后才能使用的埃及风格服饰,在流程内以特殊章节的形式回归:于沙漠地区冒险的桑塔,被糊涂的族民奉为出逃归来的公主关进了神庙;她需要在不借助任何道具且不被守卫发现的前提下逃出生天。本章中桑塔时而钻进隧道,时而躲入阴影,简直是要把恶魔城玩成潜龙谍影。另外,在特定的区域,还隐藏了GBC风格的怀旧关卡,可见本作的纪念意义尤为突出。
GBC风格的隐藏关卡
初代桑塔由号称“动作天尊”的卡普空负责发行,出于借助其名声或是其他目的,双方就此结缘。在之后的2013年,WayForward还为卡普空开发了《唐老鸭大冒险》的重制版,要知道原作的开发商,正是卡普空本社。
《桑塔:“危险”的复仇》中,游戏画面由Inti Creates工作室负责,后者曾以参与《洛克人ZERO》的图像制作而蜚声玩家群体。这也解释了游戏中的洛克人元素,从“关门放狗”式的BOSS战,到即死的针刺地形,再到死亡时的爆炸特效,都满是旧时回忆。本作还启用了日本画师KOU来绘制人物形象,令原就偏日系的美术风格更加柔和。这些举动,都为桑塔系列进入日本市场铺平了道路。
洛克人式的尖刺地形与爆炸特效
2015到2016年间,系列全部作品悉数登陆各大平台,其中不仅包括了持续低迷的WiiU,甚至连3DS平台的Virtual Console服务上都有其旧作的身影。联想到该系列的一以贯之的Metroidvania风格和自我标榜的塞尔达情怀,再加之早年间WayForaward致力于GB、GBA和DS平台开发游戏的经过,这背后恐怕也有着对任天堂的情深意切。
无论是卡普空、任天堂还是上文提及的坐拥恶魔城系列的科乐美,WayForward得以将桑塔系列引入日本,说明其本身就具有ACG文化的共性与亲和力。难怪制作人曾坦言自己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对于这家独立的游戏制作公司来说,他们的目标与追求,或许再清楚不过。
登录NS的《桑塔:半精灵英雄》
新生:《桑塔:半精灵英雄》(2016)
时至今日,缺乏投资或开发商青睐的独立游戏制作者,都开始通过众筹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设想。原本难以维系的经典系列,也纷纷以精神续作的方式重现。然而前有稻船敬二的《神威9号》风评不佳,后有IGA的《血污》屡次延期,在这中间,所幸桑塔还是桑塔。
2013年9月,WayForward在KickStarter网站上发起众筹,为期30天,目标金额折合人民币270万元。结果不但顺利完成目标,最终募集的金额更是预设的近两倍,足见玩家们的期盼之热切。
KickStarter网站上的众筹页面
经过为期3年的开发,系列最新作最终在2016年问世。这款作品可以说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动。在画面表现上,一改往日的像素风格,构建了卡通式的3D场景与人物动态,细致却不失往日神韵。经典的翘臀自然也延续到了本作当中,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本作依旧采用了非线性开放世界的设计,将不同的探索区域章节化,又在其中安插了需要重复探索的内容。系统方面,舞蹈变身经过大幅强化后回归,变身后的形态多达12种。这一次,桑塔不仅能够变身为传统的猴子或大象,能够在平台底部移动的蜘蛛和在隧道中穿梭的老鼠等等都被加入到系统之内,并且游戏里的解谜要素也都与每一种动物形态的特殊技能息息相关。完全探索过全部场景的玩家,想必一定能够体会到本作设计的精妙之处。
本作的画面获得了大幅革新
游戏内增加了需要收集钥匙来开启的画廊模式,除了人物和场景的设计稿外,还有玩家绘制的同人画作。结合游戏结尾滚动字幕中那一长串的捐款者名单,足见WayForward对这次众筹的珍视。
比之过去,本作的音效水平获得了极大提升,虽然仍只有短短几句台词,但对于人物的刻画和玩家的情感调动已十分足够。同样在声音层面,本作还破天荒地加入了主题曲,歌名恰如其分地总结了系列的全貌——《Dance Through The Danger》,跳着舞蹈的奇幻救世冒险。
叙事风格延续了系列风趣幽默的特征。或许是因为众筹的缘故,本作中的自我调侃非常之多。先不说桑塔与反派Squid男爵热烈讨论游戏关卡的设计与DLC;原本意图征服世界的单纯阴谋,也变成了“通过IP战略大量发行周边产品来募集活动资金”这样朴实却“合理”的策略,实在令人莞尔。
“如果你好心求我,还能让你以廉价DLC的身份加入游戏!”——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
在为其他厂商开发授权作品的同时,WayForward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原创作品;对作为其招牌的桑塔系列更是关爱有加。就连官方网站的标志,都忍不住采用了初代桑塔的头像。
2015年,以桑塔和系列配角BOLO等角色为主人公的RPG游戏《Watch Quest!》于Apple Watch平台发售;后随着任天堂全新主机SWITCH的公开,系列最新作也不出意外地宣布了对应的版本。至此,桑塔系列可谓达成了“全平台制霸”的伟业。
《Watch Quest!》游戏截图
自家系列之外,桑塔活跃的身姿还频频出现在了其他游戏当中。早在2010年,桑塔就以迷你游戏的形式在《瓦里奥制造D.I.Y》中客串了一把。2016年发售的两款游戏《Mutant Mudds》和《Runbow》中,她也都作为可操作的下载角色登场。
更有甚者,于2015年发售的《Hyper Light Drifter》,与当时的《桑塔与海盗的诅咒》进行了一次“双向穿越”,前者的主角Drifter走进了桑塔系列。出人意料的是,来自桑塔系列的角色,竟是经典反派Risky Boots。
而最近,WayForward长年的合作伙伴Inti Creates的复刻作品《超惑星战记ZERO》,又公开了以桑塔为主人公的DLC。在这款视角独特的经典游戏中,桑塔的舞蹈变身系统不但顺利地融入其中,还增加了符合游戏特色的全新变身形态。虽然Inti Creates素来以前者的拥趸自居,但促成这些合作的动因,想来更多的还是玩家们的热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桑塔的作品出现在玩家面前,以飨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着这款游戏的玩家。
欢迎参加——爱玩网百万稿费征稿活动:当金牌作者,开本站专栏,领丰厚稿费,得专属周边!
游戏专栏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欢迎关注爱玩APP【精选】板块,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