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不痛」可停药? 若猛爆性复发恐瘫痪

类风湿性关节「不痛」就可停药?医:若猛爆性复发恐瘫痪。(示意图/Shutterstock)

一名63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罹病长达30年,因害怕治疗副作用,迟迟未获妥善控制,经年累月之下,指关节、腕关节都已变形与疼痛,连拿起牙刷刷牙都有困难,甚至侵犯皮肤出现血管炎引发溃疡,气管也发炎导致慢性咳嗽。经就医治疗,患者服用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病况开始获得良好控制,高雄市立大同医院过敏免疫风湿内科主治医师吴正钦表示,患者服药后2周内疼痛已明显缓解,可以自如拿起牙刷,1个月后咳嗽症状趋缓,第3个月皮肤血管炎的溃疡也改善。

●「不痛」就等于症状控制?这是错误观念

在台湾,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率约0.5%,好发族群是30-40岁女性。吴正钦医师表示,它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因不正常的抗体或白血球细胞攻击关节滑液膜造成发炎,形成肿胀、疼痛,且是一种慢性、反复性的疾病,使人不良于行、日常生活受限。

患者就像「人体气象台」,一遇天气变化,关节就隐隐作痛,吴正钦医师表示,患者会受到天气、温度、湿度等变化影响,不过目前确切成因尚不明,但临床观察到这些变化会使患者的血流变慢、变少,导致身体疼痛。

另外,患者时常误以为「只要不痛了,代表病情已受控制。」吴正钦医师强调,疼痛是主观的感受,有些患者严重肿胀,疼痛感却很低,所以要客观评估病情才准确,例如抽血检验、超音波观察滑液膜或血流的状况,以检视发炎程度。

●切莫自行停药 猛爆性复发恐瘫痪

吴正钦医师表示,传统药物对于严重顽固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不好,疾病缓解率约5成,药物依赖性高,这时可改以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或生物制剂治疗,研究显示约7成可得到疾病缓解。此外,有些患者认为打针比吃药来得有效果,其实是错误观念,因为针剂生物制剂只能抑制一种造成发炎的细胞激素,而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则能多点打击细胞激素,免疫调节范围广,较能缓解发炎不适。

最近两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许多病友就医习惯改变并无固定回诊,若疾病没有得到缓解,免疫系统长期攻击关节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按时用药与回诊是相当重要的。吴正钦医师呼吁,「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会断根,病友千万不要自行停药。若自行停药有复发风险,万一引发猛爆性复发,『1-2天内瘫痪、发高烧都有可能』。」如果有用药调整的需求,建议先与医师讨论,以免影响病况的稳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