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不痛」就停药 当心患部「变形」仍继续
▲类风湿关节炎「不痛」就停药,当心患部「变形」仍继续。(图/示意图/记者李佳蓉摄)
知名作家杏林子生病后不放弃生命的故事,让类风湿性关节炎广为世人所知。林口长庚医院风湿过敏免疫科教授罗淑芬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体免疫反应所引发的慢性疾病,好发于20~45岁的中年人,男女比为1:3。虽然患者可能会因关节变形影响日常生活,但若发病之初就积极治疗,也有可能正常行动。
罗淑芬曾碰过一位30多岁的女病患,她因手腕、手肘、膝盖等小关节连续「对称疼痛」3个月,怀疑自己可能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前来就诊,确诊后因符合生物制剂使用标准,开始接受治疗,施打后不仅关节的退化速度大为减缓,疼痛部位也因消炎药物缓解,至今依然正常上班,不受影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的症状为全身各处关节所产生的「对称性疼痛」,手指、手腕、膝盖、脚踝是常见的发病处。罗淑芬说,台湾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友,虽然都希望早日控制病情,回复正常生活,但有许多患者在疼痛减轻后就「放松警戒」,疏忽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殊不知体内发炎反应若正处于「活跃期」,关节仍会在「不痛」的状态下继续变形,进而影响身体活动例,让治疗进入恶性循环。
目前台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共有6项生物制剂与1项小分子药物;前者为针剂,施打时间从两周到2个月皆有,后者则为口服药物,早晚各服用一次即可。罗淑芬说,目前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皆有纳入健保给付,一旦经医师评估符合D-mard标准,传统药物也无法有效控制,就可申请使用生物制剂治疗。
▲医师与病友会鼓励病友积极面对疾病、积极治疗,拥抱精彩人生。(图/亚典行销提供)
中华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友协会张玲瑗理事长表示,RA病友多数为女性,且发病时人生正处于肩负育儿,持家工作的重要时期,常见病友因发病而无法照顾小孩、洗衣煮饭,影响工作及婚姻,让病友感到愧疚与自责,除了疾病带来的身体疼痛和问题外,心理也常承受着莫大的压力,建议病友应与医师配合持续治疗,与与几人一起面对疾病带来的改变,才是爱自己与家人的最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