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中正纪念堂改「台湾民主纪念馆」杜正胜:不是我决定的

文/韩国栋(资深媒体人)

从「大中至正」到「自由广场」2000年5月20日,第一次政党轮替,陈水扁就任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当时总统府的例行作业有一个仪式,是总统带领所有阁员到中正纪念蒋介石铜像前参拜。「这是我第一次进入中正纪念堂!」当时获聘为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杜正胜说,那个场面就好像中国古代的新君即位,要向先帝参拜一样。

当然,阿扁第二任总统的就职仪式中,就没有这个参拜仪式了。不但不参拜,阿扁还想把中正纪念堂「处理」掉,实践转型正义

中正纪念堂的主管机关是教育部,处理中正纪念堂以落实转型正义的超级任务,就落在教育部长杜正胜的头上了。杜正胜说,处理中正纪念堂,是阿扁主动跟他提起的,但要怎么处理,就没有清楚的说明。于是他再度进入中正纪念堂,详细了解这栋建筑物的里里外外,结果发现,整栋建筑都与蒋介石紧密地关联在一起,连天花板都有中正纪念堂的印记。整栋建筑,就像人的细胞一样,成了一体,要彻底处理中正纪念堂,最好的做法就是整栋拆除。

杜正胜说,处理中正纪念堂是民主人权转型正义的实践,所以是教育部的重大施政。但因牵扯太大,在阿扁执政后期才进行,已经晚了,气势弱了,处理起来争议就会比较大;当时想要拆道墙都会引起强烈反弹,遑论拆掉整栋建物。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为什么要把中正纪念堂纳入转型正义施政?杜正胜说,转型正义的意思是在原来威权专制体制下认为可以做的事,进入民主人权的体制后,那些事却是不该做的,于是对过去认为应该的事,加以纠正或清理。以东西德统一来说,原先在共党控制下的东德,官员认为应该的事,等到两德统一后,从西方民主社会观点,很多是违背人权,甚至已构成犯罪的行为,用现在的人权角度加以处理,给个交代,就是转型正义。

杜正胜说,蒋介石过世后,国民党把蒋介石当成帝王身分,兴建纪念堂。但蒋介石过去做过的事,包括在大陆做的事,从民族主义的观点,可能有功;但从人权的观点,又可能有过。我们现在追求什么社会?现在人类的主流价值是什么?用现在民主人权的角度看过去他所做的事,来处理中正纪念堂,这就是实践转型正义。

然而,蒋介石已被偶像化,在他过世以后,全国各地,尤其是学校,竖立了多少铜像。「以前认为蒋介石很伟大啊,但这是现在教育应有的观点吗?」杜正胜说,如果学校竖立的是伟大艺术家的塑像,因为艺术的价值是永恒的,大家可以接受,但蒋介石是政治人物,政治本来就是肮脏的,国民党把蒋介石超级偶像化,以天坛的形式建造中正纪念堂,里面仅竖立一尊铜像,而且要爬很多阶梯后才能上去,整个规划,就是神化、偶像化。

台湾要走向真正民主自由的国家,还留这威权专制时代的偶像在那儿,而且每天要朝拜(有固定仪队定时举行仪式)!」杜正胜说,「史大林比蒋介石厉害多了,苏联解体后,列宁、史大林的铜像全都被拉了下来。但是东方人的文化是比较顺从的,而且我们的政权轮替不是革命式的大翻转,国民党还是稳固,而且国民党过去形塑的意识形态,很多人还深入脑中没有改变,要碰触以前塑造的伟人,要改变,很多人不能接受。」因此处理中正纪念堂,实践转型正义,在无法拆除的前提下,要先做的就是更名,先打破偶像。

至于要改成什么名称呢?杜正胜说,「台湾民主纪念馆」这块招牌,不是他决定的,是相关部会共同开会讨论出来的。

其实杜正胜并不认同「台湾民主纪念馆」这个名称,因为蒋介石是破坏民主的人,这与民进党对蒋介石的理解不合;更何况这整栋建物都与蒋介石已融成一体,建筑物的本体是蒋介石,民进党再赋予他一个「台湾民主纪念馆」的名称,这是矛盾的。

但将「大中至正」改成「自由广场」则是杜正胜建议的。他当时还建议「民主广场」等数个名称,最后由阿扁选定「自由广场」。「我为何用民主、自由做主轴去建议?」杜正胜说,最明显的就是1990年3月野百合在那儿静坐。虽然只静坐了几天,但李登辉总统召见,答应了一些大改革,包括废除万年国代,老立委改选等。其实李登辉早有这个意思,但是无法自己发动,无意中有群大学生提出这些诉求,正好与他心里想的很合拍。

「野百合静坐是促使台湾政治体质根本性改变的重要契机,就我的观察,把原来『大中国政府的中华民国』变成『台湾的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的招牌和政府架构没变,但和人民权利有关的民意代表变了。以前中国三十五省、十二个直辖市、西藏蒙古两地方,和海外的民意代表,现在就只有台湾代表和海外代表。以前是国代选总统,现在是人民直选。我说这是『旧瓶装新酒』。」

杜正胜说,改变的契机是野百合运动。后来也有些社会运动在那儿发动,因此自由广场的名称很适合。

后来马政府将民主纪念馆改回中正纪念堂,但自由广场的名称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回大中至正。

台湾民主纪念馆揭牌2007年3月2日,包括教育部、公共工程委员会、经建会文建会法务部和新闻局等行政院相关部会共同组成的专案小组开会决定,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馆内陈设还会纳入台湾民主发展过程的一些展览物件,至于外墙如何处理,会由市民参与决定。「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于5月19日挂牌。

郝龙斌主政的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为了阻止教育部拆除中正纪念堂围墙及牌匾,3月下旬启动文化资产鉴定程序,随后将中正纪念堂列为「暂定古迹」。

教育部与台北市政府之间的挂牌攻防战激烈展开,高潮迭起,宛如电影情节。5月19日,阿扁总统就职七周年的前一天,是「台湾民主纪念馆」揭牌的大日子。揭牌仪式于下午1时30分在大孝门(临爱国东路)内举行,教育部长杜正胜主持,陈水扁总统、行政院长苏贞昌都出席。

揭牌前,教育部对外表示,揭牌后的园区内只看得到「台湾民主纪念馆」招牌,「中正纪念堂」牌匾将消失不见,而且不会伤到「暂定古迹」。难道教育部会变魔术?大家都非常好奇,教育部会怎样做。

答案揭晓,中正纪念堂管理处以维修工程的名义搭起鹰架,「技巧性 」地用布幔将「中正纪念堂」的牌匾遮住,并关闭蒋介石铜像大厅的大门,不让铜像再见天日。建物两侧则挂上巨幅「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的布幔。

揭牌仪式上,阿扁总统致词说,中国的紫禁城过去是帝王的深宫大院,后来改为「故宫博物院」,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同样的,「中正纪念堂」原本是专制独裁者的家庙,现在改成属于全民的「台湾民主纪念馆」。阿扁还说他力挺杜部长坚持下去,接下来「大中至正」也要正名为「自由广场」。

教育部和台北市政府这一回合的交锋,显然教育部占了上风。

当时参与此事的官员说,因为台北市政府的作风太强势,完全没有妥协的空间,「激起了我们高昂的斗志」,从5月9日行政院会废止《中正纪念堂组织条例》后,到5月19日民主纪念馆揭牌的短短10天,教育部组成台湾民主纪念馆揭牌专案小组,由杜部长亲自操盘,抓紧时间,天天开会,外界看到的台湾民主纪念馆招牌,也是揭牌前5天才定稿制作的。

4天后,5月23日上午,台北市政府迅雷不及掩耳地拆除了布幔,「中正纪念堂」五个大字重见天日。此后台北市政府和教育部之间激烈的布幔攻防战,持续了好一阵子。

自由广场、台湾民主纪念馆完成换牌在立法院无法解决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的争议,而三月间台北市政府又已将中正纪念堂列为「暂定古迹」的情势下,为突破这个僵局,教育部再出奇招,向文建会申请将「台湾民主纪念园区」指定为「国定古迹」。文建会于11月6日上午召开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通过教育部的申请案,指定范围包括「正面牌楼」、「民主广场」、「民主大道」、「台湾民主纪念馆」。隔年2月1日前,教育部若要整修牌楼或纪念馆内的蒋介石铜像,只要向文建会申请获准后,即可进行。

11月下旬,教育部收到文建会同意牌匾古迹再利用的公文,教育部开始准备「大中至正」和「中正纪念堂」两个牌匾的拆换工程招标,预计12月8日前完成这项工程。

这段时间,为了拆牌、护牌,教育部和台北市政府大斗法。为了阻止教育部施工拆牌,12月5日,教育部准备拆牌前夕,台北市政府在中正纪堂周遭架起护栏,不让大型机具进入,打乱了教育部原先的布局。教育部随即召集相关主管讨论因应对策,做出「封园」的决策。6日9时起,台湾民主纪念园区封闭3天。教育部打算在这三天封园期间完成换牌工程。

教育部原先的规划,是搭鹰架进行换牌的工程,台北市政府5日下午前往园区拆卸牌匾下的鹰架时,遭到庄国荣等人的阻拦,市政府随即以妨害公务为由,将庄国荣等人函送法办。隔天,庄国荣面对媒体采访时,情绪高亢地抨击郝龙斌:「难道是民初的军阀?如果对我不满,欢迎随时来告我。有种的话,他自己到法庭出庭,我会让他哭着回去找他妈妈。」庄国荣还进一步讥讽郝龙斌对法律一无所知,只是一个武夫而已;郝龙斌如果还有胆识、像个男人的话,欢迎找他辩论中正纪念堂的法令问题。

当时杜正胜的火力也不惶多让。他说,自由民主是普世的价值,可惜就是有一小部分人的头脑不清楚,竟然要维护清末太监李莲英坟前对联上的「大中至正」,这是专制封建的「一股小逆流」,应该醒醒了。

自由广场很高,每个字都超过100公斤,不让吊车进来,怎么拆换牌匾?杜正胜说,当时台北市、台北县(新北市)的吊车业者都不敢接这个高空作业的案子,教育部是从嘉义找来的大吊车,漏夜从台北桥下突破博爱特区的封锁,开进台湾民主纪念园区。「自由广场」和「台湾民主纪念馆」的换牌工程如期于8日完成,园区10日对外开放。「自由广场」四个大字是谁的书法?杜正胜说,王羲之的字非常流畅,有自由奔放的感觉,因此这四个字是从王羲之的字帖中集出来的。

●作者韩国栋,曾担任过国中公民老师,后任职于中国时报、时艺多媒体、文化总会和国语日报,为国内资深文教记者,长期主跑教育部,深刻了解台湾教育政策发展。本文原载于《走在风尖浪头上:杜正胜的台湾主体教育之路》。本文不代表本社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至editor88@ettoday.net

本文收录于韩国栋着,《走在风尖浪头上:杜正胜的台湾主体教育之路》

博客来|TAZZE|诚品|金石堂 各大书店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