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 罹心血管疾病增50%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刺麻感,或痛到无法走路。(李念庭摄)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体免疫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症状,且罹患心血管风险比一般人高出50%。医师提醒,身体出现疼痛症状,许多民众常不以为意,但若关节疼痛超过1个月都没有改善,就要提高警觉及早就医检查。
振兴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任李信兴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导致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症状通常会对称出现在身体两侧,大多先从小关节开始痛,如手指、手腕,或脚踝、膝关节。症状较严重者,疼痛可能蔓延全身,甚至出现发烧症状;若手、脚肿胀压迫到神经,还可能出现刺麻感,或痛到无法走路。
李信兴指出,所有年龄都可能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风险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以40岁以上女性为大宗,但仍未证实相关原因,推测可能与体质、环境有关。
李信兴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炎反应,不仅局限在关节,还可能扩散到其他器官组织,包括心脏、肺部、眼睛。研究指出,发炎反应可能直接影响心脏肌肉及心包膜,导致心脏病变和功能障碍,进而造成严重的心脏衰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一般人增加50%。
林口长庚风湿过敏免疫科医师罗淑芬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主要是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慢性发炎,而慢性发炎本来就是心血管风险因子之一,会造成血管壁上的血脂肪剥落,进而导致心肌梗塞、心衰竭、脑中风等状况。
根据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建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包括照颈部动脉超音波,检测是否存在动脉硬化;或调整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如规律运动、戒烟,来降低心血管风险;若血脂有异常,则应接受降血脂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治疗部分,传统治疗会给予抗风湿药物、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类固醇药物或免疫调节药物,来缓解疼痛、抑制病程进展;近年来生物制剂崛起,还出现新一代小分子药物,造福传统药物使用效果不佳患者。
李信兴提醒,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错过治疗时机,可能导致关节变形、僵直或丧失功能,由于关节疼痛多在活动后就能缓解,不少民众容易轻忽,若症状反复出现,且超过一个月都没有改善,就要提高警觉,及早就医检查;药物控制、症状好转后,也要避免做粗重活、保养关节,防止再度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