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免惊 早发现早治疗

中国医药大学教授蔡嘉哲研究团队,开发「精准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诊断套组」新颖性生物标志物,针对疾病治疗反应,提升检测敏感度及评估。(中医大提供/张妍溱台中传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须透过合并患者症状、关节检查、X射线及血液检查等诊断结果,却因判断分数无法达标而影响医师开立健保药物。中国医药大学教授蔡嘉哲研究团队,开发「精准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诊断套组」新颖性生物标志物,针对疾病治疗反应,提升检测敏感度及评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另诊断工具。

中国医药大学指出,蔡嘉哲与彭心仪博士后研究员开发「精准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诊断套组」,适用于所有关节炎病人,利用酵素连结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定量检测人类血清与经EDTA 或肝素处理后血浆中BR1自体抗体,BR1抗体测试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诊断辅助工具,其分析结果应同时搭配其他临床资讯。

中国医药大学表示,关节炎为一个常见且非单一的疾病,常伴随多种形态,患者在关节处感受疼痛、肿胀及僵硬,且疾病发生率女性是高于男性;在美国及大陆逾5千万及1亿人口分布,每年罹患人数攀升,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慢性发炎且具破坏性自体免疫疾病,影响人口为0.5至1%,迄今无单一测试可以用来诊断。

蔡嘉哲表示,开发IgG anti-BR1 ELISA的检测阳性率皆高于RF及ACPA的检测套组Roche、Inova及IBL,此结果显示BR1的检测可提升临床检测阳性率,并且针对RF及ACPA皆为阴性的病患能再筛检出一半以上,提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甫获科技部「2022未来科技奖」有潜力成为第3个类风湿性关节炎辅助诊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