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手先「僵」1小时 25岁女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起床手会先「僵」1小时,25岁女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一名25岁的女性大学毕业就从事保险工作,疑似因为工作压力大,不仅长年睡不好觉,今年每天早上起床,手脚的小关节更出现僵硬、疼痛症状,有时时间持续1小时以上。就医诊断发现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幸骨头破坏程度不大,仅需吃药控制就能维持正常生活

根据中央健保署的统计,风湿免疫疾病基层医疗门诊人次居第三位,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风湿免疫疾病相当广泛,种类共有100多种,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干癣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痛风骨质疏松症干燥症等。

全台推估有近二成关节炎患者,约四百万人罹病,不只是老年人专利,各个年龄层都可能成为关节炎患者,而且会以各种形式出现。

收治该名个案台北医学大学风湿免疫科主治林子医师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族群,但门诊中不乏2、30岁的年轻患者,其中女性多于男性,荷尔蒙与压力占了主要因素

林子闵说,年轻族群若想知道自己是否罹病,可在每天早上起床时观察手脚小关节的灵活度,假如起床后疼痛僵硬感持续1小时以上,且双手的疼痛部位几乎一致,就要应尽早就医。

目前治疗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方式以「B.A.S疾病活动度评估」为主,其中又包括了4个小参数,分别为诊断28个关节的肿胀与疼痛程度、病人自我感觉评估、以及抽血检验血液中的ESR浓度,若分数大于3.2分就是警讯

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为调节免疫能力的DMARDs,由于风湿免疫疾病一经诊断就「不可逆」,林子闵也建议患者切勿拖延,在症状轻微时就先控制下来,才不会影响到日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