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嘛A通 副作用比西医小辅助治疗方法多!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中医部内科主任林峻邦医师表示,中医所讲的风湿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的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其范围西医更广,治疗方式更多元。(图/记者林悦翻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中医部内科主任林峻邦医师表示,「风湿」在中医与西医定义不同故治疗也不同,中医所讲的风湿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的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其范围比西医更广,治疗方式更多元。

林峻邦医师说,西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之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为自身免疫炎性疾病,临床表现多为手指、手腕、膝盖等多处关节发炎,会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肿大变形,最终丧失功能,常好发于青壮年,以女性居多,特征为多数关节呈对称性损害,病变多从远端小关节开始红、肿、热、痛而到活动受限。到晚期除疼痛外,关节易变形影响外观,连生活行为如开水龙头、门把、扭毛巾等动作都无法独力完成,非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变形外观更让患者严重身心受创!

林峻邦主任说,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跟自身内脏亏虚、禀赋不足、外邪侵袭等有关,其内因是脾胃肝肾气血阴阳不足,卫外不固,外因则是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医的「风湿」是指风、寒、湿三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证。因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替,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冒雨等风寒湿邪气,乘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入侵人体,行于经络,留在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症状可有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酸痛、不能屈伸等。

在中医诊断中,类风湿关节炎属「痹证」范畴,因其以遍历关节肿胀疼痛,缠绵难愈为特点,故又有“历节”、“鹤膝风”、“骨痹”、“顽痹”之称。中医将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都称为“痹病”,再根据感受邪气的不同,区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等,并根据每个人具体病因辨证施治,治疗上均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及疏经通络为主。

“风痹”以祛风为主,兼用散寒除湿,佐以养血;症候特点为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变化无常,可用防风汤加减。“寒痹”以温经散寒为主,兼以祛风除湿;症候特点为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遇寒痛甚,可用乌头汤加减。“湿痹”以除湿为主,兼用祛风散寒,佐以健脾;证候特点为肢体关节重着酸胀,或关节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灵,肌肤麻木不仁,可用薏苡仁汤加减。“热痹”以清热为主,兼用祛风除湿。证候特点为肢体关节疼痛,局部焮红灼热,肿胀剧烈,可用白虎桂枝汤合二妙散加减。如果痹症日久,可根据正气亏损的程度,加用益气养血、补养肝肾的中药,在“扶正”与“祛邪”的同时,做到标本兼顾。

林峻邦主任强调,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且副作用小、易于长期服用等好处,尚有外治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热敷、外敷药膏熏洗等多种方法辅助治疗,而进行局部治疗可改善局部关节肌肉血液循环,达到疏通气血,通则不痛的效果。临床上,对于服用西药产生之副作用,中医药亦可协助改善。

林峻邦主任说,上肢治疗常用穴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腕骨阳池中渚等。下肢常用穴位:阳陵泉、昆仑、太谿、丘墟、太冲、委中等。饮食调理方面,忌食盐腌、烟熏、火烤和油炸食物,可多食蔬菜水果如山药、扁豆、豆腐、芹菜、苦瓜丝瓜和香菇、黑木耳等食物,一方面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需求,亦具有改善新陈代谢功能,可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有助缓解关节炎症状与局部红肿热痛症状。

蔡依林桂纶镁、赖雅妍淡妆仙气 从小就靠「银貂霜」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