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风靡全亚洲 深情宇文邕原来死于中风!

兰陵王播出时曾造成一阵旋风。(图/中天电视提供,下同)

文/谭健

建德四年,高祖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周书 ‧列传第三十九‧姚僧垣传》

古装偶像剧《兰陵王》曾风靡一时。

那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故事,当时南北分裂的中国,前景茫茫,南方固然是几个政权轮流坐庄,而北方则是战乱不断,北齐军队在骁勇善战的兰陵王统率下,抵御北周强敌,为帝国的残山剩水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

北周皇帝宇文邕一心想获得美女杨雪舞,多番设计破坏她与兰陵王的感情。杨雪舞与兰陵王经历多番磨难,最终冲破重重阻挠,共结连理。不幸的是,雪舞后来死于北齐的内斗之中。不久后,宇文邕就消灭了北齐,一统北方,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又过一年,他因积劳成疾而病死。

剧中的宇文邕,潇洒英俊,文武双全,与主角兰陵王互为伯仲。尽管是编剧、导演们刻意塑造的荧幕形象,确实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他的死不免令喜爱者扼腕叹息。

电视剧当然不是纪录片,然而剧中取材也非完全虚构。还原历史,真实的宇文邕到底是何许人也?他是如何去世的?

西晋灭亡后,中原就呈现两百七十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而北方虽有几度短暂的统一,但多数时候依然是割据势力互相攻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鲜卑族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生逢乱世,却是中国历史一位杰出的英才之主。在他出生的时候,曾雄极一时的北魏已经东西分裂,北方只剩下两个对峙政权—脱胎于西魏的北周,以及从东魏手上夺权的北齐,两国原本势均力敌。

宇文邕是北周第三任皇帝,前两任都是他的哥哥,均碌碌无为,帝国的朝政完全被宗室权臣宇文护操纵。宇文护飞扬跋扈,居心叵测,野心勃勃,甚至前两位皇帝都死于其毒手。十七岁的宇文邕在他眼里,不过是第三个傀儡而已,随立随废随弑。

聪明的宇文邕深得韬光养晦的精髓,他一方面耐心忍耐,假装信任,另一方面,面对杀兄仇人,他隐藏得滴水不漏,处处迁就宇文护,使其松懈。宇文护果然中计,大意之下,被当场击毙。

那一年,宇文邕二十九岁。真正掌权后,宇文邕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国力猛增。相反,同一时间的北齐却因为几代帝王的昏庸荒唐、国政废弛、经济下滑、民怨沸腾,国力大不如前。此消彼长,北周的机会来了。

真实历史上的北齐兰陵王高长恭,不愧为一员猛将,多次打退北周的进攻,不过,在宇文邕全面实施灭齐计划前,已经死于内讧阴谋。

建德四年(西元五七五年),自感实力大增的宇文邕率军讨伐北齐,直指河阴,接连攻克了数十座城池,最后因生病不得不放弃进攻,班师回朝。这次出征成果斐然,北齐元气大伤,岌岌可危,再也无力与北周抗衡。

次年,宇文邕大军攻克北齐重镇晋阳。建德六年(西元五七七年),北周入邺,灭北齐。从此,他们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当时西北的突厥势力强盛,好比汉初的匈奴,对北齐、北周虎视眈眈。灭齐后的宣政元年(西元五七八年),宇文邕率军分五路北伐突厥。

这一次,宇文邕又在亲征途中病倒了,同年六月,他病情加重,回到洛阳当天就病逝了,虚龄仅仅三十六岁。宇文邕死后的谥号为武皇帝,庙号高祖,历史上一般只有开国皇帝才能享受如此崇高的庙号,可见世人对他文治武功的无比景仰。

关于宇文邕的死,《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三》是这样说的:「癸巳,帝(宇文邕)不豫,留止云阳宫;丙申,诏停诸军。驿召宗师宇文孝伯赴行在所,帝执其手曰『吾自量必无济理,以后事付君。』是夜,授孝伯司卫上大夫,总宿卫兵。又令驰驿入京镇守,以备非常。六月,丁酉朔,帝疾甚,还长安;是夕殂,年三十六。」

北周武帝宇文邕自知病情回天乏术,「必无济理」,迅速托付大臣,看来他对自己的死早有心理准备。做为一个春秋鼎盛青壮年,他得了什么病?史书没有描述他最后岁月的病况,这似乎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但是,三年前宇文邕讨伐北齐的途中,就曾因病而返,那次的病情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前后对照分析,我们也许能破解这个谜团。

御驾亲征,与死神擦肩而过

其实,宇文邕去世三年前,在东征途中,就与死神擦肩而过,只是威胁他的,并非来自齐军的利剑,而是健康问题。

历史上很多御驾亲征的帝王都倒在病榻之上,功亏一篑或是遗恨后世。辽太宗耶律德光、后周世宗柴荣、明成祖朱棣,都是赫赫有名的征途病人,而比他们知名度更高的,恐怕要数亚历山大大帝—古希腊北部马其顿国王。此人一生东征西讨,却在西元前三二三年六月,研讨下一步进军计划时,病死于巴比伦。帝国扩张的步伐戛然而止,不久便分崩离析。对于这些不可一世的帝王来说,疾病是一个可怕而几乎无法征服的敌人。

宇文邕似乎一向身体很好,不是慢性病患者,至少在三十岁前,体力上颇有自信。二十九岁那一年,苦苦等待了十几年的宇文邕终于逮住了机会。那天,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宇文邕便约他一起去见太后。宇文邕说,太后最近经常喝酒,希望堂兄能读〈酒诰〉给太后听,申明坏处,让她戒酒。

宇文护不知是计,一口允诺。当他正全神贯注地朗读时,宇文邕猛地举起玉珽在他脑袋上奋力一击,宇文护当场被打得倒下地来,血流如注。宇文邕趁势指挥宦官和亲信手刃了宇文护!这则记载与后世康熙擒诛鳌拜的经过有几分相似,不同在于,康熙是暗示身边玩摔跤的青少年连玩带骗地控制住鳌拜,而本篇的主角宇文邕则是亲手参与了杀人行动。由此可见,宇文邕应该是很健壮的,否则,他没有自信亲自动手。

尽管如此,笔者仍从行医经历中发现,很多平时貌似身强力壮的人,其实体内早已隐含着病根,一旦发作,病患的生活从此将走向一片灰暗。《周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九‧艺术》记载过一位叫姚僧垣的名医生平。史书称他活了八十多岁,「一生治验不可胜记,声誉远闻,达诸蕃外域。着《集验方》十二卷。」在归附北周之前,他曾为南方的梁朝皇室服务,梁武帝时已经声名鹊起,后来更因为治好了梁元帝的棘手怪病而蜚声海内。到达北方后,这位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得到北周皇室的重用。

关于宇文邕东征北齐时的第一次大病,《周书》云:「(建德)四年,高祖(宇文邕)亲戎东讨(北齐),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脸(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姚)僧垣以为诸藏(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治足,足疾亦瘳。比至华州,帝已痊复。即除华州刺史,仍诏随入京,不令在镇。

宣政元年,表请致仕,优诏许之。是岁,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乃诏僧垣赴行在所。内史柳升(昂)私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何如?』对曰:『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寻而帝崩。」

症状而言,撇去古人文学化的附会笔法,简明扼要地说,就是宇文邕在进军途中突然出现语言障碍眼睑下垂、一侧下肢功能障碍。神医姚僧垣认为皇帝每个脏腑都有毛病,不能一并治疗,采用逐一拔除的策略,先治疗至关紧要的语言功能,一试果然见效,皇帝恢复了说话能力;再治眼睛(或眼睑)毛病,也迅速得手,龙目重见光明;最后是治疗行走能力,自然得心应手,宇文邕居然短期内就痊愈了!

古人治疗的手段,主要是方剂口服和针砭刺激,难道姚僧垣真有什么回春的妙手?不过,此君也颇有自知之明。当宇文邕北征突厥再次病倒、不思饮食时,他能准确地判断此番皇帝将九死一生,所以当人问及皇帝脉象如何时,他把一切都归命于上苍了。

现在,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会猜到,宇文邕第一次病倒时很可能患有神经系统(脑血管)疾病,而三年后的病危大概也与这种病相关。莫非是中风

不是中风,亦是中风

正直青壮年的宇文邕突发残障,导致语言功能丧失和行动困难,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这是他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出现病变。比较常见的病因有脑出血(cerebral haemorrhage)和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而脑梗死又有常见的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asis)和相对少见(约占脑梗死十五%)的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之分。广泛而言,都可以算中风。

那么,宇文邕罹患脑出血吗?脑出血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脑部急症,病势凶险,有时可直接导致死亡。二十%至四十%的患者在发病后二十四小时内,脑内的血肿仍可继续扩大,再出血的风险也相当高。目前脑出血的诊治已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脑出血的病死率仍然很高,症状也较重,很难短时间内痊愈。在缺乏先进医疗技术的一千多年前,病患如果不幸得了脑出血,病情势必极严重,死亡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宇文邕东征北齐时,不像脑出血引起急症。

宇文邕罹患脑血栓形成吗?这是一种脑部血管的自身硬化、血管内长成血栓的病变,逐渐导致血管狭窄至闭塞,为脑梗死的主要类型。但是这种疾病的患者一般年龄较大,而且症状往往在一、两天内达到高峰。宇文邕暴病时年仅三十二岁,且极短时间内就恢复全部功能,从这一点看,不支持脑血栓形成的诊断。

脑栓塞倒是不能完全排除。这是指异常的固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引起管腔堵塞,导致供血区的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表现与宇文邕的情况稍似,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突然爆发,症状可在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发展到高峰。这种栓子是外来的,如心脏部位或颈部血管的血栓脱落。栓子来源不能清除,多数人可能复发,而复发的病死率更高。但此处有一点值得怀疑,就是宇文邕的康复程度太快了,一般脑栓塞造成的影响不应如此之小。

其实临床上还有一种情况,俗称「小中风」。其学名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 TIA ),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 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继而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三十分钟至二十四小时内完全恢复。目前调查发现,小中风好发于三十四至六十五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起病无先兆,一般无意识障碍、无后遗症,但可多次复发,往往是中风的前奏。

宇文邕的病情更符合小中风的表现。至于其原理与上述中风类似,详情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概括而言,就是血管病变的程度比较轻,可因一些血流因素而导致很快重新开通;或是栓子微小,要嘛自溶,要嘛被血流冲走;或是动脉一过性痉挛,极快解除。尽管病患往往自以为躲过一劫,庆幸不已,但此发作证明体内已存在隐患,将来会引起更严重的病变,必须重视。

由此可见,是宇文邕自身的病情对他高抬贵手,而不是姚神医立竿见影的医术让他重获新生。姚医师的治疗能产生辅助作用并预防进一步加重,但并不是宇文邕脱离病魔的关键。人贵有自知。当姚僧垣第二次为病重的皇帝诊治时,已过三年,或许他看出此时宇文邕已病入膏肓,估计中风很是严重,以当时的医疗举措,恐怕徒劳无功,遂放出天命之言。

错过了历史机遇

宇文邕的病根到底在哪里?是心脏里面长了血栓还是脑血管真的出了毛病?限于目前掌握的史料,难以进一步考证。不过现代医学发现,尽管较少见,年轻人小中风发作并非不可能。有解剖学研究指出,男性三十岁之后,血管壁的斑块其实已开始形成,只是有大小之分而已,这些斑块在若干年后有形成脑血栓的可能。

总而言之,北周武帝宇文邕极有可能是再发严重脑血管意外,导致遗憾地英年早逝。在多年征战中,做为一国之尊的宇文邕能和将士同进退,于其传记中可见他「登城搏战」,勇悍一时,亦可见此君对健康状况过度乐观、对病情过于轻忽。他对奢华的物质享受嗤之以鼻,乃明君之象。

其时,西北的突厥接近强弩之末,南方的陈国在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中委靡不振。大一统的历史光环距离他是如此之近,如果健康不出问题,假以时日,开创盛世的也许不是隋唐的杨坚、李世民之辈了。甚至我们能大胆设想,以他的军事才华,以当时中华独树一帜的伟大实力,宇文邕会像亚历山大一样,把帝国的版图推向广阔的未知边界,也并非绝无可能。

可惜,他带着胜利曙光而壮志未酬地早早死去,错过历史的机遇;然而对于宇文家族来说,国家统一的延迟不是最大的悲剧,皇权的衰落才是他们锥心痛恨的结局。

宇文邕死得太早,没来得及选拔好、培养好继承人。长子宣帝宇文赟继位。这位暴虐荒淫、毫无人伦的皇帝,终日沉湎酒色,史称:「宣帝初立,即逞奢欲。」北周政局开始动荡,国势渐衰。西元五七九年,宣帝居然禅位于未成年的长子宇文衍,是为静帝,他则自称天元皇帝,从此专心淫乐,终至纵欲过度而健康恶化,一年后便呜呼哀哉,得年不过二十一岁。静帝在位一年后,其岳父杨坚废幼童静帝自立,改国号为隋,宇文邕苦心经营的王朝遂亡。北周宇文氏未能完成的历史神圣使命,只能交给杨坚家族了。

●作者谭健锹,广州中山大学医疗系毕业,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硕士,现任澳门镜湖医院心脏内科医师,专擅心血管疾病诊疗,澳门作家协会会员,澳门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澳门日报》专栏作者,爱好历史与文学,医疗工作之余投身写作,多次获得文学创作奖项。着有《历史课听不到的奇闻》、《历史课本没写出的隐情》、《病榻上的龙》等。本文出自时报文化《史料未及的夺命内幕》

博客来|TAZZE|诚品|金石堂 好评发售中!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