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只能靠亲属? 超过这年纪无血缘关系也能做
卫福部去年9月发布特管办法,新增为菌丛植入术治疗严重或反复性困难梭菌感染(rCDI),林口长庚至今完成5例移植,虽然大部分都是取亲属粪便纯化萃取,但若亲属无人符合捐赠条件,只能从无亲属关系的健康青年人替代。为了让病患随时都有「粪」可用,林口长庚也成立「微菌银行」,随时保存5至10瓶健康粪便,每3至6个月进行汰换。
林口长庚完成的5例移植案例中,就有2例是采无血缘关系的健康青年人粪便,其中一名为88岁病患,去年因大肠癌术后感染化脓破裂开刀,使用大量抗生素治疗后,今年4月开始腹泻不断,一天拉7至8次肚子,确诊困难梭菌感染。
肠胃科医师建议采为菌丛植入术,原本希望采用孙子粪便,却在检验中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其余家人也无合适捐赠者,只好从微菌银行捞检体,经详细比对后植入,成功缓解腹泻症状;还有一名87岁男性,也是接受了无亲属关系的粪菌移植,终于找回健康。
▲林口长庚成功的5名案例中,有2例就是非亲属移植。(图/记者严云岑翻摄)
林口长庚分子感染症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儿童感染科教授邱政洵表示,粪菌移植技术是透过健康捐赠者的肠道菌丛,以灌肠、内视镜或口服胶囊方式植入病人肠道,以恢复菌相平衡,目前5例皆是采内视镜植入,追踪时间从2个月到1年,均无复发迹象。
虽然粪菌移植可接受无亲属关系的肠道菌丛,但邱政洵强调,「学龄前孩童还是建议先从家人做筛选。」这是因为15岁以前肠道菌相尚未稳定,贸然移植无血缘关系粪菌,怕会有排斥现象。但15岁以上的青少年到老年人肠道菌相分布类似,因此把年轻人的肠道菌丛植入老年人体内,只要经过严格筛检比对,都能顺利改善腹泻。
▲长庚医院举办微菌移植治疗成果发表记者会。(图/记者严云岑摄)
至于微菌银行的粪便从哪来?邱政洵表示,目前优先考虑对象,仍为20至30岁的健康年轻人,但捐赠条件严格,不只BMI要正常、3个月内不能出国、不能吃补品、益生菌,1等亲有2人以上罹有大肠癌者,都不在考量范围,通过问卷调查后,还要进行抽血确认肝肾功能,最后才会采样粪便进行抗药性细菌培养。
「美国就是因为筛检太松,才会有2人移植后不幸丧命。」邱政洵提到,目前台湾粪菌移植的治疗率超过9成,治愈率接近百分之百,为了推广这项医疗新技术,长庚医院已成立「微菌治疗中心」,致力进行临床与转译研究,以期未来除了肠道疾病外,也可将粪菌移植用在治疗代谢症候群、癌症与神经系统疾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