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患者「粪菌移植」引菌血症死亡 专家解析「关键原因」吁医界当警惕

卫福部去年9月发布特管办法,新增为菌丛植入术治疗严重或反复性困难梭菌感染。(图/北荣提供,下同)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卫福部去年9月发布特管办法,新增为菌丛植入术治疗严重或反复性困难梭菌感染(rCDI),但近期国外有2名患者接受粪菌移植,导致抗药性大肠杆菌菌血症,其中1人死亡。对此,台湾医师表示,美国就是因为筛检太松,才会有2人移植后不幸丧命,而目前台湾粪菌移植的治疗率超过9成,治愈率接近百分之百。

美国食药署(FDA)今年中公布2名接受粪菌移植的患者产生抗药性大肠杆菌菌血症,其中有1人死亡。根据最近《新英格兰期刊》披露的内容细节指出,2名患者中1名是C肝肝硬化患者,另一名死亡个案本来就有骨髓异常增生,甚至接受过液体周边干细胞移植,两者属免疫不全患者,都不是目前粪菌植入的适应症

因为期刊披露此事,加上微菌丛移植是近年来新兴领域,引起医界极大关注。台大医院院长、台湾消化系医学理事长吴明贤则表示,美国2名患者不仅都属于免疫不全患者,且「供体」没有做抗药性筛检,也因为这起事件,美国FDA注意到供体安全性问题,因此今年1月起已经开始规定执行相关严格筛检。

▲粪菌移植治疗是利用健康捐赠者肠道微生物,用新鲜、冷冻或胶囊方式制备。

卫福部去年9月6日公告特管办法,仅开放微菌丛植入用于「困难梭状杆菌」感染病人。台北荣总内科部主任侯志明指出,粪菌移植治疗困难梭状杆菌,是利用健康捐赠者的肠道微生物,用新鲜、冷冻或胶囊方式制备,利用上下消化道内视镜、鼻肠镜灌肠口服胶囊等方式,植入因肠道微生物失调的病患,改变肠道菌相。

而在卫福部公告特管办法后,北荣和林口长庚至今完成多例移植,林口长庚分子感染症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儿童感染科教授邱政洵受访时曾表示,目前优先考虑对象,仍为20至30岁的健康年轻人,但捐赠条件严格,不只BMI要正常、3个月内不能出国、不能吃补品益生菌,1等亲有2人以上罹有大肠癌者,都不在考量范围,通过问卷调查后,还要进行抽血确认肝肾功能,最后才会采样粪便进行抗药性细菌培养。

「美国就是因为筛检太松,才会有2人移植后不幸丧命。」邱政洵强调,目前台湾粪菌移植的治疗率超过9成,治愈率接近百分之百。吴明贤也特别提到,目前在台湾只有开放治疗反复性或常规治疗无效的「困难梭菌感染」,治疗成效是绝对不用担心的,且人数相当少,而美国已有超过万人接受过粪菌植入,仅有1例死亡个案。吴明贤认为,这2例个案给的启示应是不用过度渲染或恐慌,并不能因为这治疗很奇特、很厉害,就特别放宽临床试验医疗要求,必须要非常严谨的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