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技术全面蔓延!「影像焦虑」特展反思「我们与摄影的距离」

▲国立台湾美术馆影像焦虑」特展,让观众重新理解我们与摄影关系。(图/郭奕臣〈Survivor_Projecty《41°N,74°W》〉/国立台湾美术馆提供)

记者林育绫/综合报导

国立台湾美术馆即将于7月20日(六)推出「影像焦虑」特展,邀集国内外共23位创作者参展,分为「肖像景观」、「监控自理」两个主题,其中监控摄影技术其实已经全面蔓延,例如交通影像管控系统卫星航拍所涉及的数据收集⋯等,希望观众透过观看这些不寻常的肖像与景观、无处不在的监控与治理,而产生的焦虑感,进而深思影像背后「不可见的结构状态」,重新理解我们与摄影的关系。

▲「影像焦虑」囊括了23位国内外优秀的影像创作者。(图/吴天章〈移山倒海〉/国立台湾美术馆提供)

「影像焦虑」囊括了23位国内外优秀的影像创作者,结合馆藏的影像作品和国内外借展作品,以两大展题回应当代摄影创作里有关真实与虚拟、公众与隐私等热门议题。摄影一直以来都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艺术类型,其中一位参展艺术家郭亦臣说,摄影的演化,同时也代表科技的演化,随着时代推进人类从不同的角度面向观赏摄影作品。

所谓的「焦虑」,来自于数位以及当代艺术对于摄影本质的动摇,亦包括大众媒体网路社会全球化系统对于影像的操控和传播,让影像的视觉阅读、理解和传达,变得更加复杂而不同于以往。

数位技术的兴起、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人们对于影像更多的需求和焦虑,却也同时打开了摄影更多的可能性。「肖像与景观」主题以馆内的摄影典藏品为主,探讨在数位影像编辑技术介入摄影创作后,传统摄影的视觉论述及语汇,如何受到冲击并转变。艺术家们透过影像的调度图像的再生,反思并检讨了认同形塑,以及各式不可见的霸权典范

「监控与治理」主题,处理的不仅是看与被看的冲突,而是当代人如何借由观看与审视,回应「全面扩延的监控技术」,以及其所展现的影像焦虑。

艺术家探讨了各异其趣的监控与伦理议题,包括施行已久的交通影像管控系统、卫星航拍所涉及的数据收集,还有边境想像、嫌犯肖像生成系统、流通机制,一直到借由内视镜影像所发散的私密叙事等。

▲展览分为「肖像与景观」、「监控与自理」两个主题。(图/周庆辉〈人的庄园─生存意识框架系列二〉/国立台湾美术馆典藏)

正因为「摄影」已成为私人生活与公众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和表达语言,透过艺术的方式,如何能使摄影的观看变得更具深度观点,显得备受挑战。如参展艺术家汤玛斯鲁夫(Thomas Ruff)曾说过的「希望你(观众)在摄影照片中能看到两件事:影像本身,以及对摄影媒介的反思或思考。」

这也是此次展览策画动机,希望观众透过观看这些不寻常的肖像与景观、无处不在的监控与治理,而产生的焦虑感,进而去深思影像背后「不可见的结构和状态」,并重新理解我们与摄影的关系。

针对本次展览,国美馆也将规划一系列摄影推广教育活动与讲座讯息官网www.ntmofa.gov.tw查询),「影像焦虑」自7月20日至9月22日于国美馆202-302展览室展出。

「影像焦虑」展览时间:108年7月20日至108年9月22日展览地点:国立台湾美术馆202、302展览室地址台中市西区五权西路一段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