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与恶的距离 谈大学生「思觉失调症」迷思

张俊鸿医师指出,精神疾病的去污名标签,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图/记者林悦翻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最近公视热门连续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以精神疾病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面向问题进行探讨,也引起了很多回响剧中人物应思聪思觉失调症患者,他是得奖新锐导演,因工作上不被认可再加上女友逝世精神状态受到重击,出现幻听、幻视幻想症状,进而衍生出攻击别人和自残等行为,且造成社会恐慌。

安南医院张俊鸿主任指出,刻板印象似乎思觉失调症好发于男性,其实不然,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是1比1,也就是说男女的发生比例是一样的,男女一样多,但常见发病的年龄不一样,一般来说男性发病较早 15-25 岁,所以临床上较常遇到在大学生当兵的男性第一次发病来就医,家属有时会过度推测是否在学校军队中被霸凌

相对地,女性好发的年龄较晚 25-35岁,这时候的女性可能刚好步入婚姻,临床上常遇到先生或是娘家带过来就医,家属常怀疑女性个案是在婆家被欺负造成的,但实际上可能只是刚好发作的年龄在婚后。回过来既然男性比较常发作在大学生时期,会不会意外发现男朋友是思觉失调症患者?怎么办?要继续交往吗?未来若结婚小孩会不会遗传?张医师表示,根据临床经验显示,年轻的男性思觉失调症很少有女友,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思觉失调症不像中风会突然发生,会有前驱期,就是渐进式的认知功能社交功能受到影响而显得孤僻。不像躁郁症在轻度躁期的患者,常是多才多艺社交活动焦点。至于是否要继续交往?这牵涉到许多爱情婚姻的层面,但就医疗层面来说,思觉失调症现在被认为是相当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也就是长期服药可以控制病情,不像有些重病是无药可控制的。丹尼尔费雪医师(Daniel B. Fisher, M.D., Ph.D.)是美国一位公开承认自己罹患思觉失调症的精神科医师,在稳定治疗之下可进行临床工作研究,还曾来台演讲过。张俊鸿医师说,临床上的确是遇到有人来咨询对方父母有思觉失调症,想问小孩的发病的机率。根据研究一般人得到的机率是1%,手足视患者的话自己发病的机率为8%,父亲母亲一人是思觉失调症的话子女得到的机率上升为12%,若父母都是则更高为40%。虽然相对于数十年前的龙发堂精神照顾,现在的社会已经逐渐在进步,张俊鸿医师也谢谢这部优质戏剧,让民众认识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去污名化标签,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