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馒头超两天不能吃?“黄曲霉毒素比砒霜大近70倍”的科学真相

近期,一条声称“浙江大学研究发现:隔夜馒头会滋生黄曲霉”的短视频引起广泛关注。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冰箱中放置的馒头,不具备黄曲霉快速生长的条件。

黄曲霉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它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长。根据此前中国农业大学彭坚教授团队的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小麦中黄曲霉的最低生长温度是6.5℃,最高生长温度是52.7℃,最适生长温度是31.4℃。而居民家用冰箱中的湿度一般为40%~60%,冷藏室温度一般为0℃~4℃,冷冻室温度一般为-18℃左右。这样的低温环境有效地抑制了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包括黄曲霉。因此,冰箱中放置的馒头不具备黄曲霉快速生长的条件。

黄曲霉本身是没有毒的,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才有毒。

黄曲霉是一种真菌,属于曲霉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在土壤、植物材料和其他有机物中。它是一种多细胞真菌,能够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和孢子。黄曲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孢子,如分生孢子和芽生孢子。黄曲霉本身并不具有直接毒性,但是某些黄曲霉菌株能够产生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即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它的结构包含一个氧杂环和一个香豆素环,这使得它们在化学上非常稳定,不易被降解。在环境中,它们可以长期存在,并通过食物链积累。黄曲霉毒素的主要种类包括AFB1、AFB2、AFG1、AFG2、M1和M2,其中AFB1是最常见且毒性最强的一种。这些毒素主要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粮食作物中,如玉米、花生等。例如,非洲某些国家抽检的花生样品中,有15%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其含量高达1000~10000 μg/kg。在我国南方的高温、高湿粮油地区,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也非常高。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比砒霜大近70倍

早在1993年,黄曲霉毒素就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长期摄入低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可能导致肝细胞癌。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与儿童的生长发育障碍、免疫系统的损害以及遗传突变有关。同时,根据2019年7月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的一份科学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摄入1 mg可能致癌,摄入20 mg就会致命,是已知毒性最强的霉菌,如果大量摄入,会发生急性中毒,即使少量食用也会引起慢性中毒。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何处理?

馒头营养丰富,含水量高,不正规贮藏易受微生物浸染而引起品质劣变。室温贮藏馒头的菌斑主要来自表皮,表皮和内芯的染菌时间相差8~12 d,虽然有明显的差别,但安全起见,表皮已有菌斑的馒头不建议再食用。

对于其他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也必须严格处理。应将其丢弃至专门的垃圾桶内,并确保垃圾桶盖子紧闭,防止毒素扩散至周围环境;接触过受污染食物的表面应彻底清洁并消毒,如储物容器、刀具和案板等;为了防止食物再次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应采取适当的贮藏措施,包括保持储藏环境的干燥和清洁,并严格控制温度。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食品免受黄曲霉毒素的侵害,确保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