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初学者的冥想书》10,冥想与社会责任(完结)

冥想和正念是不是一样的,经常会有读者问我这个问题。其实核心取决于你理解的冥想和正念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如何。

冥想,英文meditation(又被称为禅修),英文的词根是medi(拉丁前缀,医,医学),所以冥想本身就是蕴含对人所经历的苦痛、烦恼医治的含义,而如果你所认为的冥想特指对苦的止息,那么或许会蕴含正念(mindfulness)。

而如果理解的冥想只是古老的瑜伽术,或者仅仅是通过音乐、颂钵、瑜伽体式让自己身心放松,那么或许二者会有不同。‍‍‍‍‍‍‍‍

本质来说,如果你所了解的方法或修习的内容,是引导你通向智慧和解脱自在的生命探索,培育友善、慈悲、喜乐的心,那么就是一致的。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平静、喜悦、放松,而忽略内在世界的探索和发现,或许需要重新审视。

《初学者的冥想书》作者是内观禅修大师杰克·康菲尔德,西方最受欢迎的内观禅修大师,哲学博士、作家、心理学博士。擅长于将禅修思想与现代心理学结合,他告诉我们如何以简单明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呼吸、走路、吃饭开始,逐步将冥想融入自己的生活。试着掌握这些冥想的基础技巧,你将在这样的过程里逐渐发现——自身所蕴涵的改变生命的力量。

(仅为分享,建议购买原版书籍)

目录

第 1章 古老的冥想艺术

第 2章 为何冥想

第 3章 冥想,从实践中获益

第 4章 冥想一:观呼吸

第 5章 冥想二:观全身感受

第 6章 冥想三:观情绪

第 7章 冥想四:观念头

第 8章 冥想五:宽恕

第 9章 冥想六:慈心观

第 10章 冥想七:食禅

第 11章 冥想八:行禅

第 12章 冥想与社会责任

第 13章 冥想的日常练习

(周一、五连载)

第 12章冥想与社会责任

对某些人而言,冥想并非一项让人活在当下的修炼,而是一种让他们暂时出世的凭借。若执着于孤独,我们就将与世界脱节。灵性修行必须融入生活,当你在超市购物时、当你开车时、当你和家人相处时,你都要有能力应用它。我们当然可以定期闭关,但静观的真正目的是令我们意识到——我们是整体的一部分,而绝非让我们借此逃离生活。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社会责任。

关于社会责任,曾有这样两种观点争斗不休。一种观点是——我们必须积极地与这个世界的艰难作斗争。听起来似乎我们不是在战斗,就是在备战。对成千上万的人而言,战争不是概念,而是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的痛苦现实。它意味着饥饿、贫穷、疾病,意味着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苦难。哪怕是相当富裕的社会里,人们依旧在许多方面饱受折磨。从这个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终结苦难与不公。难道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还要浪费时间在静坐上么?

而另一种观点亦有令人信服之处——若想减少战争与苦难,必须了解它们的成因。石油也好,食物也罢,地球上的种种资源并不稀缺。而多数苦难都是由贪婪、不公与仇恨引起。我们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民族,我们憎恶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习俗。积累、掠夺、贪婪、仇恨、无知……人类历史上不乏革命,从某个角度说,它们确实有所助益,但若换个角度看,同样的问题一再出现,历史不断重演——那恰恰是因为我们不曾找到问题的根源。

唯有发现自身的愤怒与仇恨之源,我们才能明白它在外部世界的运作。唯有懂得如何走出自己内心的恐惧与偏见,问题才能获得真正的解决。若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学会如实地看待这个世界,无惧苦痛,不贪欢愉。无论遇到何人何事,都能够敞开自己的心。

从这个视角来看,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石油、食物、金钱或是其他身外之物,而是让更多人了解到,不为愤怒、恐惧与偏见所俘获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冥想就不再是一种奢侈,也不再是一种逃避,而是责任感的深化——我们必须明白怎样才能不为这些力量所裹挟。所以,在静观修行中,我们得清楚这份理解究竟意味着什么,然后将其带入与世界的互动中,带入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层面。

但静观确实有可能成为一种逃避。在佛教的传承里有关于“近敌”的教导——爱的近敌是执着,它伪装成爱,看起来就是爱,但却有本质差异。当他说“我爱你”时,真正的意思是“我依恋你,我需要你让我变得完整”;慈悲的近敌是怜悯,“噢,那些可怜的人正在受苦。我从未受过这样的苦”。怜悯切断了我们与受难者的联结,让我们借“慈悲”获取优越感。

而平静的近敌是冷漠。我们觉得一切安好,因此拥有平静的假象。而真实情况是我们如斯冷漠,对谁都没有感觉。所谓真正的平静,唯有在敞开内心,并以平衡、爱与理解面对一切时才能拥有。莫再企图逃离世界,安住于万事万物中吧,无论它所呈现的是苦还是乐,都请专注于当下这一刻。然后仔细观察,从中学习,以智慧的方式联结生活的所有层面。

第13章 冥想的日常练习

对冥想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天坚持。若你做到这一点,或许会发现,周一时你还能与呼吸好好相处,周二就会开始挣扎,周三更糟,周四稍有好转,而周五又开始沮丧。

不要去评判你的冥想,这很重要。你该做的是静静地坐在垫子或椅子上,接纳所发生的一切,并与之建立联结——那往往是你的意识与身体在那一刻的唯一反映。哪怕在一天结束时情绪浮躁、内心狂乱,你也可以用上20分钟,坐下来观呼吸三次。即使其他时间你思绪纷飞,也已然足够。试着不怀任何期望,只将它当作一次练习,莫为出现的情况而气馁。请记住,静观与学琴类似,你首先得让手指动起来,完成一系列的练习。或许之后你会忘记练习,唯有奏出的音乐在意识里进进出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大约已花了亿万时间胡思乱想,一夜之间改正实无可能。诚然,冥想是有用的,但它需要坚持与温和的自律。

这里有些建议,可以试试看,它们能够帮你建立日常的冥想规律。

1、选择固定的时间段,坚持每天冥想。

2、根据个人习惯决定静观时间,若早上容易兴奋,不妨在起床之后冥想;若觉得下午或晚上静坐更合适,亦无不妥。

3、寻一个安静的角落,每天在那练习。在哪儿无所谓,关键是冥想时不被打扰。用一把椅子、一张垫子或是其他支撑物,帮你保持静观的姿势和意识。

4、每天坚持静坐15分钟、半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哪怕每天只有5分钟,只要你能在这段时间内,感觉自己的呼吸,并觉察自己的生理感受、念头与感觉,就能有所助益。

5、到底使用书中八种冥想的哪一种(组合亦可),那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喜好。

6、或许你会发现,在静观之处放置具有鼓舞作用的物品(如一张照片、几支香或是一本书)大有助益。你可以在冥想前阅读一些句子,或是点上一根蜡烛,将那束光当作觉察的礼物。

7、不妨加入一个冥想团体,冥想俱乐部,教堂、寺庙、牧师组织、佛教徒或印度教徒的团体皆可。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成为某项义理的追随者,只是为了保证你的练习能得到同修的支持。

8、请记住,冥想无法成为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种终身的修行。若你能与呼吸、身体感受、念头和情绪能量共处,你就能在任何生活场景中保持冷静与好奇。

9、让事情简单些吧!内观的关键在于觉察当下的一切,而非追求殊胜的体验。不妨以赤子之心敞开自己,那将帮助你发现当下一刻的生命真相。

连载合集

感谢您愿意花时间来进行正念阅读

祝您平安,幸福,喜悦,自在!

也欢迎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伙伴

更多正念实践和练习

欢迎加入每天清晨正念练习群组

拥有更多觉察、发现和调整的 能力

(请注明申请加入正念练习群)

内容引用: 杰克·康菲尔德/文, 唐唐/译 ,编辑小乐

声明:图片只为分享,侵删,谢谢。